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曾明发——何意百炼钢 化为绕指柔)
100%炼钢变软指(曾何炼钢变软指)
在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诊断室,医生对曾说:“你的脖子后面有一个‘富人包’。对曾来说,“伏案爬格子”几乎是他每天工作的家常便饭。因为长期工作,不到40岁的他背驼的很厉害。
2011年,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后,曾从安边司法学院的一名教师转行成为一名司法助理。刚到司法所不久,伏兵田村村民杨就找上门来。原来他家的一排小树被同村村民严某砍倒了,他来讨回公道。涉案金额不大,邻居也因为琐事关系不好。但长期以来,双方积怨甚深,曾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但双方始终无法冰释前嫌。那是一个清晨。当当事人按照约定再次来到司法所时,他看到曾正在用开水送馒头吃早饭。杨突然感到内疚,说:“曾公道,你就凑合着每天吃早饭吧。我们的事真的让你担心,所以我不想补偿你。”一旁的颜看到这里,也松了一口气。“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合理,我出钱。”最后双方以150元达成赔偿协议,纠纷圆满解决。
谈到此事,曾法明开玩笑地称赞说“这是一个用馒头解决的纠纷”。
曾通过总结调解实践,提炼出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的“七字诀”。经验文章被市委政法委简报、市司法局简报、人民网、四川党建(城市版)刊登,获2011年度“全省法制好新闻”网络类二等奖。经验成果在全市、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推广。
也正因为如此,曾在原宜宾县司法局办公室工作了8年。面对繁重而复杂的文书工作,曾把枯燥的文稿写作当成了自己的职业和乐趣。他每年手工审核、修改信息稿件300篇,起草报告、汇报不下20篇。加班成了常态,他却越来越淡出大家的视线,安心坐在办公桌前,埋头苦干。2015年参加宜宾市“干部下基层,群众谈经验”主题征文获二等奖;2016年参加宜宾市“两学一做”主题征文获一等奖,参加宜宾县“传承家风、立家规、树新风”征文活动获一等奖,参加全县“两学一做”征文活动获二等奖。
挑“重担”,勇当“深水炸弹”
2021年2月,全国第一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即将开始,原政工科长升任。政治工作在这个“关头”是个“烫手山芋”,大多数人都避不开。然而,曾毅然挑起政治工作的“重担”,成为政治工作股的股长兼股长,担负起全面队伍教育整顿的重任。
曾法明说:“思想政治工作神圣而重要,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
事实上,近年来,曾已多次被调去执行突然性、临时性的紧急、困难、危险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如2013年调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宜宾县”主题教育活动办公室,2017年调入中共宜宾县委第四、第二巡视组,2019年调入区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公室。
急、难、险、重的任务往往伴随着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和舍生忘死。“我去急诊的时候没有犹豫,但是我现在左右为难,还欠家里孩子一些钱。”说这话时,曾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2019年底,曾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住院4个月。她昏迷了3天才逐渐苏醒。这时,曾被借调到区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公室工作。此时,主题教育即将进入总结验收和巩固成果的重要阶段,大量文稿和资料需要完成。当他得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时,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要向领导口头汇报,于是他匆匆赶到老家,带着母亲去市里治疗。照顾妈妈一天忙的没时间伤心。两天后,妈妈终于从昏睡中醒来。她说:“孩子,你不应该救我。你还有工作,还有两个孩子。我会拖累你的。”曾法明的话让他热泪盈眶。他冲进厕所,回想起17年前,父亲在大学里意外地离开了母亲和他。从此,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妇女,努力工作养活自己,直到毕业参加工作。
随着母亲病情的稳定,曾在休假不到两周后毅然返回工作岗位。但是我妈还在医院,因为重度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我该怎么办?家里还有一个半岁的宝宝和一个10岁的“读书郎”,老婆也不至于不堪重负。我该怎么办?在照顾一个家庭的同时,这是一份很难放下的工作。忠还是孝,爱事业还是爱家庭。两难之下,曾只好下班后来回往医院跑。多少个夜晚,从柏溪到宜宾,华灯初上,等我回来的时候,满天都是星星。我的疲劳怎么能抵得上我对事业的忠诚和对母亲的爱呢?曾法明用行动解释了他的答案。
践行“金刚钻”,发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曾,一个“半路出家”的人,做过前台业务员、仓库管理员、中学老师。他懂得“做你所做的,爱你所做的,钻你所做的,善你所做的”的道理。进入司法行政系统后,如果不学习业务,不熟悉法律,就无法在司法行政岗位上很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学。为了不被年幼的孩子打扰,他手里拿着一本书,在走廊的路灯下学习,就像在校园里准备高考的学生一样。2012年起,先后通过自学获得四川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国家法律职业资格C证、四川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文凭。
有了专业的法律知识,曾更加坚定了要学点有用的东西,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专长的决心。2018年,根据组织安排,曾结对帮扶横江镇田坝村贫困户郑。
2019年7月,郑在租房附近丢失手机,于是曾与郑失去联系。在水灾频繁的时候,曾很着急,因为他担心贫困户的受灾情况。锲而不舍地打了100多个电话,手机的另一端终于接通了。接到电话的不是郑,而是一个自称捡到他手机的陌生人。在曾的严厉警告和普法下,捡到手机的人终于答应归还,但表示不知道失主是谁,无法归还。曾鸣想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捡到手机的地方贴上邀请通知,手机最后还是回到了郑手中。手机“失而复得”,郑对帮助干部的能力“印象深刻”,更加信任曾了。
2020年11月28日,曾突然接到贫困户郑的电话,得知郑40岁的儿子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曾能够理解郑的悲痛。他一边安慰老人郑一边指导他处理孩子的后事。随后几天,曾带领郑夫妇来到公证处,向公证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为郑夫妇开辟绿色通道,免费办理公证,并帮助他们提取了郑儿子在银行的4万元存款。因郑的儿子在出租屋内因病死亡,儿子无法进行工伤认定,儿子的工作单位不愿意承担任何费用。曾生前还直接联系了郑儿子所在的思丽雅集团的一家公司。经过“法”、“理”、“情”的艰苦谈判,郑夫妇获得经济补偿金1万余元。在曾的帮助下,郑一家已经摆脱了贫困。然而,直到政法队伍的教育整顿,曾还不忘时不时地打电话关心郑的生活。2021年3月,郑在女婿的陪同下,来到曾家表示感谢,并说:“我把你当亲人,我会一直走下去”。
进入司法行政系统12年来,曾同志始终做到刚正不阿,纪律严明,上班比别人早一步,下班比别人晚一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公道正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一名基层政法干警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