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特生物(交大昂立)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06日15时05分15秒 256 0

简生物(仅限交大)

风云APP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

作者|戴笠翁

编辑|鲨鱼

“今年不送礼,只送脑白金”,曾经家喻户晓的口号,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如今,虽然荣耀已逝,但口号依然耳熟能详。这和民生控股有什么关系?

健特生物(交大昂立)-第1张图片

这里的故事一言难尽。民生控股1996年7月19日上市,二十多年来一直在a股浮动。

准确的说应该是21年以上。有多少故事?只看它的更名历史:青岛国货-ST国货-ST青建(2001年)-健特生物-华新实业(2008年)-民生投资(2008年)-民生控股(2014年)。

要理清前世对民生的投入,就顺着他的名字。

一、零售百货:青岛国货-ST国货

从本质上来说,从青岛国货到ST国货,并不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一个市场昵称。

在此期间,民生控股从事零售百货。主要从事百货、针织、五金交电、音像、照相材料、体育、金银首饰、化工产品、通讯器材、食品、副食、烟酒、劳保用品、家具、保健药品、图书、家电维修、餐饮、停车、场地、柜台、设施出租、进出口业务等“四代”批发零售。

这种商业模式就是今天的大商场。遗憾的是,青岛国货从成立到发展的八年时间里,依然是依靠单一的经营网点,既没有想着多开店规模化经营,也没有想着走品牌路线扩大知名度。

因此,当更多的零售商进入市场,竞争加剧时,青岛的国内产品变得脆弱。

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非常明显,青岛国货在零售行业挣扎两年后开始撤退。虽然风云君觉得当时的各种对策可圈可点,但如果能坚持下来,不知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二、脑白金时代:ST青健-健特生物

但在当时的青岛国货眼里,另辟蹊径可能更快。毕竟ST已经领先两年了,如果不摘下来,很有可能不会成功,会先退役。

由此,民生控股开始了第一次重大资产重组。

一是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商业总公司与上海华鑫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转让24.73%的股份。转让后,上海华信投资成为st国货第一大股东,青岛商业总公司为第二大股东。

随后剥离大部分商业资产和负债,与青岛市商业总公司共同组建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占股49%。

最后向上海华信投资有限公司出售部分资产,并购买上海华信投资有限公司拥有的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

三部曲之后,ST国货剥离了原来的零售业务,转向医药保健。

保健大家都知道,无锡健特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脑白金”——保健品中的战斗机,大家应该都知道。

收购时,无锡健特已经控制了脑白金的知识产权,拥有脑白金的独家生产权。脑白金自1998年上市以来一直是知名品牌,市场进入成熟期。

依靠脑白金这棵摇钱树,民生控股有惊无险地从ST青建转型为健特生物。2002年再次收购无锡健特39%的股权。

关于收购重组案,最后补充一点:第一次收购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时,51%的股权估值为9350万元,溢价39.92%;业绩方面,承诺2001年、2002年7-12月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88万、1.07亿,2002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30%,否则公司将同比例扣减股权收购款。

补充的主要原因是风云君想对比溢价率和业绩承诺,想知道今天那些高溢价并购是谁发起的?再者,这个脑白金现在就搁一边,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盛况。

然而,没有一朵花是永恒的,褪黑素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广告效应减弱后,加上巨钙事件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影响,脑白金成为健特生物的弃子:健特生物先是终止了对“脑白金”商标的收购,随后表示将逐步降低公司业绩对“脑白金”的依赖,开始逐步出售无锡健特股份,随后开始寻找新的投资项目。

一开始找到了——江西博雅生物,拟购买13.3%的股份,涉足血液制品行业;可惜马上就要卖了;然后找到了第二家,拟以2.229亿元收购卢刚钢铁持有的唐钢卢刚焦化有限公司75%股权。结果不到一年协议就终止了,已经支付的购房款不得不分期收回。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对于不再并表的零售业务,转让股权的受让方未能按时付款,导致协议终止,最终零售业务扭亏为盈。

也就是说,在2007年完全剥离保健品业务后,民生控股实际上从健特生物转回了青岛国贸时代。风云不禁想,如果这个股权受让方如约付款,健特生物该怎么办?

从这点来看,前健特生物确实兑现了承诺,减少了对褪黑素的依赖。只是这个净利润也随之消失了。

三、股票交易时段:华信实业-民生投资

现在业务又回到了原来的零售行业,无锡健特的股权也全部转让出去了,健特生物这个名字肯定是走不下去了。然后回原来的青岛国贸?青岛商业总公司可能同意,但上海华鑫投资有限公司肯定不同意。毕竟人家是大股东。

但是,更名势在必行,也很有代表性,就叫华新实业吧。但在2008年底,再次更名为“民生投资”。同时,经营范围也发生了变化。我觉得上市公司考虑的比较周全,只做散户和投资的错配。因此,经营范围变为股权投资、资产管理、资本管理及相应的咨询和服务。

在下一次更名前,民生投资主要从事商品零售业务,以及短期投资理财、委托贷款、购买信托产品等对外投资业务。其实本质上就是商品零售业务和股票交易。

这两部分业务发展各有特点。零售是老行当,也是老路子。没有建新店,也没有开发品牌。表现自然不温不火。而炒股则相反,玩心跳,涨跌是常态。而且民生投资入市后赶上了股灾。本来人们可能会想到借东风,结果喝了西北风。

但民生投资并未气馁,一路坚守股市。至于持续的收入?它看起来像是顺应市场。

健特生物(交大昂立)-第2张图片

从下图也可以看出,民生投资的净利润也是跟随投资收益起伏的,而扣非后的净利润相对稳定很多。

在此期间,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再次发生变更,上海华信以其持有的公司119,981,428股限售股作为出资对中国泛海进行增资。增资后,上海华信成为中国泛海的股东之一,中国泛海直接持有公司22.56%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四。投资控股平台:民生投资-民生控股

到2014年,公司可能感觉股票交易业绩的不确定性太大,零售业务受宏观冲击,利润在下降。是时候做出调整了:一方面,再次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剥离零售业务;另一方面开始推进战略转型,以投资控股平台建设为发展方向,布局典当、保险经纪等现代金融业务。

名字也跟着改了。不过,更名后的民生控股并没有放弃炒股。除2014年其投资收益对业绩影响较大外,后续影响退居末位。

对于战略转型和“投资控股平台”概念,大股东中国泛海可谓是倾其所有。

一是2014年3月,民生控股与中国泛海及其关联企业签署《北京民生典当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北京民生典当有限公司增资协议》、《民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收购民生典当75%股权和民生保险经纪100%股权。

同时还签署了民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以9000万元的价格收购民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6%的股权。

然后在2015年5月与中国泛海签订《民生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转让价格350797,200元受让民生财富100%股权。民生致力于为高净值人群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同年8月,其与中国泛海控股旗下泛海控股签署《深圳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深圳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75%股权,但该方案未获证监会核准。

此外,受增资扩股影响,民生控股对民生电商的持股比例降至4.235%,对民生典当的持股比例增至92.38%(增加12563.68万)。

民生控股本身也没闲着,当年成立了民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主要做项目开发和投资;公司通过竞争性招标,从第三方收购民生期货18%的股权(随后,在增资扩股中,持股比例降至4.13%。)。

经过一系列的动作,投资控股平台就是一个典范。表演呢?

至于为什么2016年有两个空白,很简单。民生控股经过一番折腾,把两家都卖了;其中,民生财富以3.5亿元回售给中国泛海。民生控股给出的理由是:财富管理行业竞争加剧,未来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增加,已不符合公司战略和股东利益。

其实通俗点说就是不赚钱。民生期货2015年没有实现收益;民生财富方面,2016年1-8月净利润为-1728.41万元,预计全年业绩不变。

这种情况下,成为弃儿很正常,也符合民生控股一贯的做事风格。

剥离理财后,民生控股又回到了以典当、保险经纪为主营业务的时代。准确的说,典当是其主营业务。保险经纪人毕竟是非保险,提供中介服务,收入靠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

对于典当行业,民生控股也有自己的认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盈利水平严重下滑,公司在典当行业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短期内难以对上市公司提供有力支撑。

结论是公司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此,民生控股在终止参与吉林泛亚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重组时也有提及,以集中精力推进战略转型。

然而,依靠典当,民生控股这次将转向何处?

结束语

一路看民生控股的经营思路,其实挺简单的:能赚钱就留下,赚不到就尽早分手,好像谁也没有耽误谁。

经过20多年的折腾,扣除非盈利后的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为负,主营业务也没有真正落定,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大哥以后还能折腾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