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05日23时49分22秒 213 0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1张图片

一个深秋的夜晚,月色溶溶,浔阳江边的芦花一片惨白。

孤独的诗人送别朋友,黯然神伤之际,一阵琵琶声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嘈嘈切切,珠落玉盘,诗人惊叹在这穷乡僻壤竟然还有技艺如此高超的琵琶女。

了解到琵琶女的遭遇后,失落的诗人再也难掩内心的悲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挥笔而就,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琵琶行》的问世,奠定了白居易在我国诗坛不可撼动的地位。

只是,此时的他再也不是那个庙堂之上直言敢谏、针砭时弊的狂傲诗人了,取而代之的是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的江州司马了。

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白居易的人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有人说,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杀死心中的孙悟空。

如果白居易能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深有同感吧!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2张图片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

三岁识字,五岁诵诗文,十来岁就能做诗,十六岁就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流传千古、让文坛前辈顾况刮目相看的佳句。

29岁中进士,古人一向有“五十少进士”之说,进士及第后,白居易曾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春风得意之际,美好的前程也在向他招手。

34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长恨歌》,妇孺皆知,相对于杜甫死后文学价值才被发现,白居易早早就享受到诗歌带来的盛名,这无疑是一种幸运。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3张图片

因为才名,白居易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赏识,36岁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诏令,做机要秘书。

宴会时,他以亲密的姿态坐在皇帝身边,百官之上,无上荣宠。

不久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左拾遗,也就是言官,左拾遗品级不高,却是不经吏部由皇帝亲自考核的近臣。

从无依无靠,到傍上京城里最大的靠山,白居易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他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表达了自己受宠若惊,甘愿粉身碎骨也要报答皇帝的心情。

那时候的白居易,人生一路开挂。生活不曾对他露出青面獠牙,才华和好运的加持,也使得他一腔热血,自信满满。

他想振翅高飞,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想匡扶社稷救济苍生,那时的他简直就是一个四讲五美三热爱的大好青年。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4张图片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身为拾遗,白居易想通过建言献策,使朝政清明,国家中兴,实现自己身为人臣的价值。

这时期,他写下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他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揭露掌权者对人民的巧取豪夺;

他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老百姓,揭露沉重的赋税徭役造成人们的贫困;

他写“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的折臂翁,揭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5张图片

他不但自己写,还大力推行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反对无病呻吟,他要担负起历史赋予文人的使命,关切现实,改造社会。

此时的白居易,就像没有带上金箍的孙悟空,胆大包天,无所畏惧,想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他不但写诗,还频繁上书言事,眼里不揉沙子,直言敢谏,宁折不弯。

当时朝廷贿赂成风,淮南节度使王锷有钱有权,他不停地给皇帝身边的宦官送礼,想做宰相。

白居易上书,做宰相的人要有贤德,这人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这样的人做宰相,能治理好天下吗?

白居易勇于进谏,且说的事合情合理,大多数时候皇帝都听取了他的谏言。

但年轻气盛的白居易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有时候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

唐宪宗甚至私下抱怨说:“白居易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现在却屡屡说我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真是让人无奈得很!”

后来,皇上找了个机会,把白居易从言官的位置上掳了下来,可白居易却改不了直言敢谏的“毛病”。

生活像一只潜藏在暗处的野兽,渐渐伸出利爪,伺机而动,而白居易却没有嗅到危险的气息。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6张图片

公元815年,一个晨曦微明的清晨,宰相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被刺杀身亡,消息传来,朝野沸腾,龙颜震怒,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在天子脚下刺杀当朝宰相?

唐宪宗下令严惩,可查来查去也没有找到幕后真凶,此事该怎么了结?文武百官惶惶然聚在一起,沉默不语。

这时,白居易站了出来,他责怪办案官员办事不力,并要求追查到底,严惩凶手。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7张图片

其实,这些官场经验丰富的老臣们心里明白,宰相被刺杀背后的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

武元衡被召回长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削藩,当时藩镇节度使手中权力过大,不服从朝廷的调遣,这次削藩就是朝廷和藩镇之间的较量。

这些大臣谁也不敢吭声,一方面避免成为下一个武元衡,另一方面他们私下里也接受了各方节度使不少好处。

白居易的突然发声,使这些没有头绪的朝臣找到了台阶,他们开始纷纷攻击白居易。

此时的白居易已经不是左拾遗,没有资格插手这件事。

最终,白居易被扣上一个越级奏事的罪名。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8张图片

这些人还不罢休,又有官员站出来,弹劾白居易不孝。

之前,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有人怀疑这是谋杀,审来审去,白居易的家丑被公之于众。

原来白居易的母亲有心疾,也就是精神病,时常大喊大叫,有时发狂自戮,甚至会抓着菜刀乱跑,这次家人没看住,掉进了井里。

母亲的死,对白居易来说,是心中至痛,对别人来说,是攻击的把柄,是笑料是谈资。

此时,有人又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弹劾白居易在守丧期间写了《看花》和《新井》,这样毫无孝道的人,应该赶出朝廷去。

墙倒众人推,就这样,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9张图片

江州之贬,对白居易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表面上看,是武元衡事件带来的灾难,但真正的原因还在于白居易之前写的针砭时弊的讽喻诗,早就引起了权贵们的忌恨。

然而,不管是写诗还是进谏,白居易的初衷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可因为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他一直不被当权者所容。

当朝的权贵一方面依靠白居易的声誉利用他,另一方面又无情地排挤他,打压他。

无端被人陷害,伤疤无情被揭,当白居易带着官场泼给他的脏水来到江州时,他的内心懊恼不已,愤懑不平。

这时的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现实的残酷,朝廷宦官专权,大臣内斗,皇帝不理政事,想凭一己之力匡扶社稷,使大唐恢复昔日的繁荣,无异于蚍蜉撼树。

改变不了现实,只能改变自己。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10张图片

为了寻求内心的平衡,为了抚慰受伤的心灵,为了能从容应对从庙堂到江湖的生活落差,白居易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他表现得乐天知命,闲适恬淡。

庐山脚下,他青衫白发,纵情山水,广结好友,喝酒,学佛,写诗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建功立业的梦逐渐远了。

以前的他宁愿得罪权贵,也要仗义执言;后来的他渐渐变得明哲保身,不问世事。

与其和生活较劲,遍体鳞伤,不如学会接受现实,保全自己。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终于还是被生活戴上了金箍,在撞得头破血流之后,磨平了棱角,消融了豪情,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收敛,学会了保全。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11张图片

抛却诗人的光环,白居易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普通人的缩影?

年少轻狂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远去,愤世嫉俗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平淡,万丈豪情随着社会的锤炼逐渐冷却。

人到中年,发现很多事情的结局,和我们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适当妥协,向生活弯腰低头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年代的诗人)-第12张图片

为正义和理想献身的人固然可敬,但普通人拼尽全力想过好自己安稳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比李白晚年卷入政治漩涡,杜甫一生穷愁潦倒,白居易一生有钱有闲,以75岁高龄寿终正寝,这是幸运,也是智慧。

有人说,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改变,离开。

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进退适宜,取舍有度,是认清现实后的通透与达观,是经过磨砺后的成熟与智慧。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