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指的是哪几个朝代(历史上北朝的先后顺序)
这一篇我们来讲十六国后北朝的格局形成和民族融合。当然下篇我们会写南朝,最终是北周后隋完成了统一结束三百多年的分裂。
南北朝传承图
所以依照正统的方式来说明,先北后南,当然有很多朋友在纠结说南北朝时期到底的北朝为正朔还是南朝为正朔。
这个不表,个人认为这一时期为大分裂时期,依照传承来讲南朝对汉文化的传承的王朝传承序列来说南朝是正朔,但是最终的北朝完成了统一并从北魏的汉化完成了民族的大融合,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所以北朝也符合传承有序。最终结论,仅属个人观点,这个时期是对立分裂时期,并存时期,最终隋(北周的继承者)视为正朔。唐朝官修正史 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完成了统一大业,故不在此列;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这五个朝代与南方地区在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即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
洛阳龙门石窟(始于北魏)
首先出场的是北魏,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东北白山黑水的民族。
通过不懈努力,北魏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北魏建国称“魏” 含有向江左东晋夸示自己是"神州正统"的意图(继承曹魏而忽略晋)
北魏历经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开始也是成功的,魏初,鲜、汉官号杂用。迁都后,改定官制,一依魏晋南朝制度。而且这个时期北魏鲜卑人改汉姓,拓跋就改姓元。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民族融合。
后来六镇之乱,最终分裂为东西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
其实,东西魏就是宇文家和高氏分裂北魏后的过渡政权。
然后出厂的就是北朝重量级的两个王朝北周北齐。宇文和高家当权臣不过瘾就直接自家当皇帝,所以北周和北齐腾空而出。
北齐高洋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
北齐高洋。其弟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史称北齐。
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宇文泰
北周宇文泰。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北周时期释迦摩尼像
政治方面,北朝少数民族缺乏政治经验,所以重用汉人世族,引起双方的文化采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
混合的过程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政治斗争或种族冲突,例如六镇民变、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北齐提倡排汉文化。北周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 为隋唐的民族融合奠定基础。
北朝文学代表人物是北地三才,即邢邵、魏收、温子升。《木兰诗》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北朝雕塑艺术代表作-龙门石窟为代表。民歌方面,由于南北文化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即有"艳曲兴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的说法。
在佛像石窟雕像上,北朝石窟造像,著名的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等。石窟艺术最雄伟的是云冈20辜的座像。
佛像容貌丰满,两肩宽厚,衣褶线条紧贴身躯而雕,庄严中寓有慈祥,表现出佛的胸怀气度。彩塑最好的是敦煌莫高窟第259窟的造像,含蓄微笑的神态,给人以恬静的美感。洛阳永宁寺塔基出土的北魏泥塑残像最为精致,面目传神。
赞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