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不提魏书生(魏书生是谁?为什么值得尊重?)
教育家魏书生是传奇人物,语文课堂怎么样?答:鲜花感受春的温度
暑假,在地区开完语文教研会议以后,与数友到大连参加了全国语文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的优秀语文老师和专家进行了观摩课,我认真地进行了笔记。那几天我的收获很多。
座谈发言有时间限制。在发言的时候,我说全国其他的优秀老师讲课如美丽的山水画,而钱梦龙和魏书生老师的讲课是真的山水。
欣赏山水的始终总是满眼新鲜景象奇!
钱老沉稳如山。山上是苍劲的松柏,松柏涛涛如诗如音乐。给林中小鸟鼓张了翅膀。知识如海洋,海洋荡起无数的双槳,船儿在破浪前行。
魏书生老师上课了!我眼前一亮,他的课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师生互动热烈而快乐。一家人在唱欢乐颂。
我原来只见过纸的没见过真的魏书生。现在我看到了一个中年男子,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不养眼的感觉。穿着当时流行的黑色西装,倒也是衣冠楚楚,整洁显得精干,弥补了长脸消瘦的不足。
我并非敬衣族,我从来是四兜五扣的汉族袄。我怀疑他用西装遮丑。因为我十五年的中学语文课是在赞美声中讲过来的。学生也罢,听我课的人也罢,自我欣赏也罢,惯成了我眼高手低,俯瞰的穷毛病。
挑剔地听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后,我总结了他与我以及更多的中学语文老师有许多不同。 我欣赏他的上课的开头语。是情的交流,如春的温暖赐予小草。
他不是说今天咱们学习这一课,而是满脸笑容可掬地和蔼问:同学们,你们爱听什么样的课呢?有的说小说,有的说议论文,有的说诗歌。他说这样吧!咱们学一篇古文。
得到支持后,他就在黑板上写上了课文的题目。
我欣赏他的难字训练。我们一般的难字训练是听写,老师念一个字,学生写一个字,而他的训练是从课文的题目开始的。当他在黑板上用女性的字写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把这个难写的 "寡" 字空下来。然后问同学们,哪一位同学把这课文的题目补全呢?在许多举手中,他让一个同学填补了字,并且顺便夸奖了几句。
我欣赏他的提问。平时我提问的时候一般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意思?
他的提问如同大自然中什么都有一样包罗万象,又十分随意。
如春苗一样蓬勃,鱼儿在水里一样灵活,像树叶一样多。
有互动之问:男同学推荐一个女同学读这一段好吗?
有难字之问:亲戚畔之,谁来说说 “畔”字的理解?
有修辞方法之问: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同学们说说这段话的特点。
有意思之问。
有段落之问。
有译句之问等等。
我欣赏他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互讲字词句;
他由学生自读重点读和讲读;
他启发、激励学生自学,提出疑难,同学互相解释。
他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竞赛,比如在限定的时间里读完;在限定的时间里学会;在限定的时间里会背诵。
他把表扬发挥到极致,即使是点缀课堂的小花絮,也进行表扬。
有针对解字释词理解文段进行表扬;
有一般性的夸赞;
有随时送上一句赞美。
它毫不吝啬语言表扬。喜欢戴高帽子的中学生,一个个眉善眼笑对他十分感冒,十分佩服,十分赞美。
这是从学生的眼神里观察到,从语言中听到,从行为中体会到的。
我欣赏他能让课堂活跃。背诵的如溪流唱歌,
译句能让月亮欢笑,
讨论能让大连海翻浪,
同学互提互答赛过风和树叶拆招,
默写如同蚕食桑叶……
在众目睽睽中同学的回答、同学的活动显得完美无缺。听课者在下面议论:学生真的搞会了?
课文进行完了以后,他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没有搞清楚的?回答:没有!
听懂了吗?学会了吗?同学们都答:全部学会了!他说还有一点时间,没有作业,即使有作业,我也不会带走。接着下课了!一张张笑脸如花从眼前闪过。
我有疑惑:这个班是临时抽调来的,他事前就进行了讲解训练吗?他事前和这个班进行沟通了吗?他在各地讲的都是这一篇课文吗?如果三天后测试又会怎样?
尽管带着这样的疑虑,我还是买了门外他的所有的书籍。
经多年研究,我总结了他的管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把一个没人带的高三文科班,用增加高考任务的方法争到手,结果超高考任务百分之一百。
这是我当班主任最有收获的一学年,因为我是领导,是带高二语文。我遗憾的是没有能再带高三班。我决心总结出一套经验随着时地移人也化为泡泡。
几十年时有声音萦绕:魏书生是中学校长。带班主任,带语文。三分之一时间搞研究到处讲学,三分之一时间著书立说,三分之一教语文。讲学出了名,著书卖了钱,学生语文成绩地方上第一。
这是他讲的还是传说?班上学生是尖子生吗?他是一个大教育家还是一个大忽悠?
疫情时上网课,我想假如他在疫情期间对学生隔空网教,学生都上他的课会怎样?
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还是风雨碾搓泥巴花?
时常谈及魏书生,总是有惊讶,有疑惑,有议论,有感慨,有探讨,更多的是赞美!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