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的孝庄和多尔衮(清朝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的关系)
在清朝两百多年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两位影响深远的女性,一位是世人唾弃的慈禧,另一位是令人称赞的孝庄。
孝庄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她的本名叫布木布泰,寓意为“天降贵人”。她只有13岁便嫁给了皇太极当侧福晋。
当时孝庄的姑姑哲哲是皇太极的大福晋,有她的“照应”,孝庄在后宫的地位一路高涨,很快成为次于姑姑哲哲的后宫“二号人物”。
皇太极称帝后,她姑姑哲哲成了皇后,同时,他还册封了五位妃子,孝庄的亲姐姐宸妃海兰珠虽然入宫晚了九年,但她却很快得到了皇太的极的独宠,逆袭成了后宫二号人物,她不是皇后却胜似皇后,连姑姑哲哲都比不上她,孝庄更是望尘莫及了。
老子曾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聪慧过人的孝庄并没有因此事而争风吃醋,而是悉心培养儿子福临。
机会很快来临, 公元1638年,皇太极突然暴亡,因身前没有立下遗嘱,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皇位继承的争夺。一时间,“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
这其中,最有资格上位的是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且立下过不少功劳。但弱点是他不是嫡子。
多尔衮战功显赫,才干超群。但弱点是他在兄弟排行中只是第十四。
两个人争夺皇位互不相让,剑拔弩张。关键时刻,孝庄挺身而出,找到多尔衮,提出了立福临为皇帝,让其辅政的想法。
没想到多尔衮马上答应了。结果豪格孤掌难鸣,也只好同意。就这样,年仅6岁的福临得以继任皇位。
之后,多尔衮在团结了另一位辅佐大臣济尔哈朗后,审时度势果断将豪格废为庶人,很快稳定了政局,事实上成为了 “摄政王”。
之后传出了孝庄与多尔衮的“绯闻”。
在《清朝野史大观》一书中,关于这一段历史,是这样记载的——“举朝咸为世祖歉然,思所以报之!”
朝臣都在为劳苦功高的多尔衮抱不平,琢磨着如何报答他。思来想去,大家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了孝庄的身上。
于是汉大臣范文臣亲自作伐,向少年天子顺治建议“请王与皇太后同宫”。
一番诱导之下,顺治居然认可了这桩婚事,并且诏告天下:“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
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
当然,关于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情,多记载在《清朝野史大观》《清史演义》《清宫轶闻》《多尔衮轶事》这样的野史中,真伪众说纷纭。
执赞成观点的人认为,多尔衮功高震主,独断专横是真,孝庄太后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帮助儿子巩固政权,她想出的办法就是联姻,于是下嫁给多尔衮。
另外,关于孝庄下嫁一事,还有文史中有述及,降清将领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因此,《建夷宫词》里的这28个字可谓破道玄机,成了主张孝庄下嫁的重要依据。
而执反对意见的人认为, 孝庄太后当时已经经是年近四旬的人了,她再怎么美也到了色衰的时候了,多尔衮怎么会瞧得上人老色衰的她呢?同时,以他的地位,身边显然不缺美貌女子?
而好色的多尔衮把豪格置于死地后,将其妃博尔济锦氏收为己有。随后,他又命朝鲜国王送女为妻。因此,所谓的“现方鳏居”,根本是无稽之谈。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在古北口外行猎时暴卒,年仅39岁。死后,顺治追封其为“诚敬义皇帝”,但仅仅过了两个月,多尔衮就被挫骨扬灰,可见顺治对多尔衮多恨了,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孝庄没有下嫁给多尔衮。
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才为其平反,给多尔衮12字评价:定国开业,成统一之业,厥功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