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怎么敢称圣祖(康熙的庙号为什么是圣祖仁皇帝)
在隋朝之前,并非每一个君王都有着自己专属的“庙号”。而只有生前为国为民有过大贡献,并且值得子孙后代都一直敬仰的皇帝,才能得以被后人追加上“庙号”,来表示为他永立庙祭祀。
并且“谥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难完全表达出后人对皇帝的评价的,因此“庙号”则很好地补充了对先皇的评价。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大大小小无数个皇帝。而在诸多的皇帝之中,最为与众不同的就数康熙了。而从人们给他的庙号也可以看出他曾做出多么伟大的丰功伟绩,他的庙号为“清圣祖”。
当然如果能被追加为“圣祖”这一庙号的,那么必然是为了后世荫福的开国者。
但是,康熙并不是第一代开国皇帝,并且即使是按照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来算,康熙也应该是第二代。
但是这样的他又怎么会被后人追谥为“祖”,并且是“圣祖”呢?
康熙这一生做出了贡献可谓是不计其数。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击败鳌拜将政权彻底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后也安定了各地的藩王,还将收复了台湾,将其重新纳入大清版图之中,对于自然天灾他也非常放在心上。
治理黄河水患,并且减免各地的赋税,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是为国为民的丰功伟绩。在他执政的四十年以后,整个中原都被他治理得顺风顺水,清朝的影响力也达到了顶峰的状态。
对于康熙,日本人也是推崇之至的,称他为“上国圣人”。二战期间,日本人专门研究了少数民族占领政权的历史,就对康熙愈加尊重和佩服。他们认为那段历史中,中国如何的强盛,也都是归结于康熙皇帝的勤政爱民的治国之才。
在康熙知道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为了选择出继承人所做的举动才更加体现出了他的机智。
几乎每个王朝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由盛转衰的过程。在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总是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统治者一心为国为民,而大臣们也恪尽职守。
但是时间久了总是会出现一些贪官污吏,他们就像病毒一样在文武百官中扩散开来,而统治者可能也会变得腐败不思上进,于是这个王朝也就会慢慢走下坡路。
康熙统治时期也是不例外的,在康熙五十年的时候,尽管表面看起来全国都一片欣欣向荣,百姓都安居乐业,但是其实在圣光照不到的地方已经开始逐渐有黑暗势力发展起来了。
尽管康熙对于这些贪官行贿受贿也是知道的,但他毕竟年事已高,想再撰写出重振朝纲的大文章又谈何容易?
而他认为,想要改变现状,靠年迈的自己已经是不可能了,他现在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挑选一个正直善良并且能够有博大胸怀的继承人,这样才能使得大清继续繁荣下去。
其实,自从努尔哈赤起,就有一套非常精良的挑选继承人的方法,那就是让所有成年的皇子都参与政治管理,让他们加入各个部门去亲身学习,或者去全国各地体验生活,
而在他们实习或是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老皇帝就能通过他们的来观察他的心性、能力等等,而其实在这过程皇帝的心中就已经有了最佳的人选。
这个方法是清朝皇帝中一直传承着的,康熙自然也是选择了这样的方法。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儿子在考核中有着怎样的表现吧。
他的大儿子虽然是太子,不过为人懦弱,看起来如果成为皇上,以后也只会是个昏君,而被康熙贬谪了两次。
三儿子平时看起来非常的圆滑,并且他也是个心计很深的人。
八儿子则非常的自信霸气,并且他也很会笼络人心,不但招揽了朝中重臣为他所用,而且连九皇子、十皇子等等都站在了他的阵营中。在当时,朝廷上下议论纷纷,许多人都认为八皇子对于下一代继承人的位置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他的十三子胤祥和十四子胤禵都是侠义之士。不过,这两位皇子却都显得有些有勇无谋,尽管他们在战场上能够发挥无尽的作用,但是在政治上却没有任何才能。
而且由于康熙的儿子众多,各个儿子之间的政治关系纷繁复杂,其中八皇子和十四皇子看似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但是在背地里又偷偷祸害对方。
因此在这么关系混乱的情况下,只有一个人显得格格不入,那就是四皇子胤禛。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任何政治斗争,在实习的过程中也是恪尽职守。但是,百官都是不太愿意和他接触的,因为他实在是太铁面无私了。
面对贪赃枉法的事,照道理大家心里都有数,也就不愿意多管,但是这位四皇子却根本不给任何人情面,因此他也在无形之中得罪了不少的官员。
这些皇子的行为,康熙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不过他始终在四皇子和十四皇子之中纠结,到底选择谁呢。
为了做出最后的选择,他便找来了唯一能出入御书房的布衣方苞先生,并问他:“我的儿子都不错,但是四儿子和十四儿子是最得我心的,那么他们俩之中谁更适合继承大统呢?希望先生给我一点建议。”
而方苞先生也不愧是学识渊博之人,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暗喻道:“这件事是皇上的家事,我一个做臣子的也不敢多说什么。不过,天子家里的事情,也就是国家的事情,那么我作为臣子也就可以说几句了。
我有两个方子可以为您分忧,一是治国就像炒菜,厨师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天下火候还不够,是需要一个能够爆炒的厨师;
二是在继承人的选择上面,不光要看皇子本身的能力,皇孙也是应该考察的一点,如果皇孙也是非常有能力的,那么至少可以保证大清三代昌盛!”
此话一出,康熙也突然如醍醐灌顶一般明白了。既能够爆炒又有优秀皇孙的,那非四皇子胤禛莫属了。于是他就开始默默为胤禛铺路了,他剪去了八皇子的羽翼又将十四子放出去,不准他回来。
直至他去世,十四皇子也没能见上他一面。他心里又何尝不难受呢?可是为了胤禛,他也是忍痛割爱了。这种决心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