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说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群雄割据,此起彼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谁拥有了军队,谁就拥有了话语权。也是在这个时代,众多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北方大地不断崛起。
南方这百十年是东晋,宋,齐,梁,陈五朝更迭,北方则在一片混乱之后迎来了一个新的民族统治者,一个新的强大帝国,北魏。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因此北魏是个鲜卑族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往往都会与中原汉人存在着诸多矛盾。
北魏政权要想不重蹈其他挣钱短命的覆辙,要想在中原立稳脚跟,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就需要进一步地学习与接纳汉族的先进文化。
因此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让我们来看一看北魏孝文帝做了哪些举措吧。
孝文帝做了几项重要的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租调制,改革制度以适应更大规模更多人口的中央集权统治。并且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只为离人口中心更近一步,好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治理。
孝文帝改革最深入人心也最令人积怨的举措还在后面。孝文帝在北魏朝廷里实行汉制,并且逐步推行移风易俗。什么是移风易俗呢?
孝文帝要求鲜卑人都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并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联姻。
举国之上学习汉族礼仪,遵从儒家孔孟,以孝治国。孝文帝想借此促进北方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以加强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也有助于鲜卑北魏政权对中原大地的统治。
出身鲜卑贵族的孝文帝,如何能有这样的意识呢?
这是因为孝文帝幼年受到汉人太后的教导,因此他对汉族文化充满了崇敬。但是仍旧有许许多多没有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便联合站出来反对孝文帝的改革。
而这些反对者的声音,以及由孝文帝改革的激进与不彻底所埋下的隐患,在他在位期间并没有表露出来。却在最后导致了北魏的分裂与国家的覆灭。
依靠北魏故都平城而存在发展的北魏北方六镇人民由于都城的南迁,自身发展利益受到损害,心里开始极度的不平衡。
孝文帝迁都后仅二十余年,北方六镇便趁着新皇帝年幼,不断地发起反抗运动。
此后不久,北方旧势力当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军阀,尔朱荣,率领军队大举进攻洛阳。待城破之际,太后与幼主双双溺死,北魏贵族被屠杀殆尽。
之后尔朱荣又被自己扶立傀儡皇帝杀死,傀儡皇帝也被报复击杀。最后是当时另一位势力庞大的军阀高欢,镇压住了局面。但是高欢立的新皇帝不满被高欢胁迫,便逃往长安宇文泰处。
从此北魏分裂为了东西魏两个政权。可都在不久之后,东魏被高氏家族的北齐代替,西魏被宇文氏的北周代替,至此拓拔氏的北魏政权走到了终点,距离孝文帝的死仅四十八年。
那么这么说孝文帝的改革就是失败的吗?却不尽然。
孝文帝的改革前北魏存在了百余年,改革后只存在了五十年不到。这是因为割据政权本身存在的弊端而言的。
割据政权存在了百年,那么它就逐渐会遇到一个瓶颈期,就算不改革,政权也会出现问题,走向灭亡。
我们只能孝文帝的改革是太过激进且不彻底的,也正是如此,才导致了北魏的覆灭。
孝文帝改革成不成功?我们看北魏之后的一些政权,无论是东魏西魏、北周北齐,还是之后的隋唐。
这些朝代都有收获孝文帝改革的裨益,也因此实现了北方政权对南方政权的优势,最终成功统一中国,结束了分裂局面,开创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