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后妃子们去哪了(古代帝王死了皇后需要殉葬吗)
自始皇帝称帝后,中国的皇帝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在这两千多年间,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559个帝王,如果按照这个数值平均算下来,每位皇帝的在位时间便一目了然了。
根据史料记载,历任皇帝的寿命都不是很长。
除了那些在儿童时期夭折的,这些人成年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娶妻,即使还没有适龄的女子,侍妾总是要有那么几个的。古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普通的大户人家都可以有三妻四妾,更别说是皇帝了。
皇帝因为要巩固皇权,所以对子嗣尤为看重。多生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娶老婆,皇帝的老婆越来越多,渐渐地就形成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那么在皇帝死后,他的后宫三千佳丽是怎么处置的呢?
一、皇帝的后妃皇帝是封建时期最高的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一句话就能定人生死,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人都想当皇帝的原因。除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外,还有一个原因,皇帝可以搜罗天下美女为己所用。
自王朝建立以后,皇帝的后宫就在不断地扩大。历史上后宫嫔妃数量最多的就是晋武帝司马炎,他的后宫嫔妃人数居然可以达到万人以上。
因为嫔妃众多,他犯了选择困难症,由此还产生了一个典故,就是那大名鼎鼎的“羊车望幸”。
除了司马炎外,其他皇帝的后宫人数也不在少数。古代,一个女子能得到皇帝的宠幸那是莫大的荣耀,也正是因为此,后宫中的争斗从来没有断绝过,当然,被陷害去世的也不在少数。
侥幸在后宫中生存下来,苟得了一时,也不安全。倘若哪天皇帝嘎嘣一下死了,这些嫔妃们一般只有三个下场。
二、遣散或改嫁第一种,遣散或改嫁,这种方式相对于其他两种方式来讲比较少见,也是最温和的一种方式。
三国时期,民风比较开放,人们对女子并没有什么约束,夫死改嫁的大有人在,且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刘备有一吴皇后,刘禅即为后,而这位吴皇后则被尊称为皇太后。
关于这位吴皇后,《三国志》有记载:“瑁死,后寡居……于是纳后为夫人……今以后为皇后。”刘备在甘糜二夫人死后,便娶了夫死独居的吴夫人,而后立为皇后。
三国时期,寡妇再嫁十分流行,所以君主死后嫔妃们一般有两种结局,一种是改嫁,一种则是遣散。且曹操死后,他的数十位嫔妃也被新皇收入后宫,也算是改嫁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这位就是北魏的孝文帝。
他是个十分心善的人,得知自己大限将至后,并没有像其他的皇帝那样选几个爱妃一波带走,而是下令让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出宫自行改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三、发配为尼除了上门遣散和改嫁外,其实那些在皇帝死后的嫔妃们还有一个去处,那就是把他们送到专门的寺院去做尼姑。电视剧《甄嬛传》中果郡王的母亲便是这样的,且甄嬛还有一段出家为尼的经历。
将所有的嫔妃送到寺中出家为尼,其实也不失为一种比较稳妥的方法,但这其中也有一个弊端。
年长一些的嫔妃倒也无妨,可是对于那些年轻的姑娘来说就比较凄凉了。长伴青灯古佛固然安稳,但大好的年华在身,是谁又能这样甘心地过一辈子呢?
武则天便是一个例子,在唐高宗李世民死后,按照惯例,她则被送入了感业寺中出家为尼。
但武则天年纪轻轻却并不甘心长伴青灯古佛,在去感业寺之前,便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且一直藕断丝连,最终在王皇后的促成下二次入宫。
四、殉葬制度最后一种方式、也是最为残忍的一种方式——殉葬。
殉葬制度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十分残忍的制度,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是比较普遍的,且最早的殉葬制度始于商朝,通常是奴隶给死去的主人陪葬。
随着时间的推移,殉葬制度逐渐发展起来,渐渐成为了皇权的象征。例如秦朝,皇帝死后,会要求未生育的嫔妃殉葬。
《西京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见百余尸纵横相藉……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句中提到的唯一一男子,正是那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西京杂记》中不仅记载了周幽王墓室的结构,同时也记载了墓中人的状况,周幽王墓中,除了他自已以外,还有不少的女子,而这些女子正是那些被迫殉葬的嫔妃。
活人殉葬制度虽然在秦汉后期便慢慢地消失了,但到了明朝初期,皇帝为了那个所谓的皇权,再一次将殉葬制度摆在了台面上。
英宗朱祁镇之前,除了皇帝的生母和功臣之女外,剩下的嫔妃都是要殉葬的,无论你有没有生育过。
据记载,明成祖朱棣驾崩后,当时的殉葬者高达三十多人。且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时期,死于这种殉葬的嫔妃宫女多达数百人,直到英宗“夺门之变”复位后才被废除。
总结:古代,封建社会统治下,女子的一生除了嫁人便是嫁人,很少有人能逃得过。嫁一个好人可一生无忧,嫁一个“坏人”则涕泪满襟。
受时代的限制,很多女子都向往着入宫为妃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殊不知入宫为妃看似风光无限,但在无限风光的背后也夹杂看不见摸不着的危险。
后宫嫔妃们最后的下场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便是为已经死去的皇帝守陵,她们一生都在黑暗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说,封建制度是吃人的制度,对女子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