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司礼监官职权力有多大)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0日16时30分45秒 417 0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王朝的演替史就是一部封建帝制社会的集权史。

从秦朝开始,中国古代的皇帝们都孜孜不倦地思考着如何集权。到明朝时,中国的中央集权已经达到了一种趋近顶峰的程度。

然而,伴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对皇帝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甚至,连朱元璋这种一代雄主最终都承担不起这种重担,不得不建立内阁辅政。

明朝的辅政系统,除了内阁以外,还有司礼监。这两套系统在诞生之初都只是用于辅佐皇帝处理朝政,但在之后的发展中却完全脱离了轨道,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一、内阁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的补救措施,在朱元璋的设想中,内阁仅仅只是一个行政顾问。但朱元璋以后,内阁已经与丞相很相似了

公元1380年,朱元璋不顾群臣反对,悍然废除了丞相制度,这个在我国历史舞台上盘桓了两千年之久的古老制度,最终黯然逝去。

司礼监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司礼监官职权力有多大)-第1张图片

朱元璋画像

但是,正所谓“存在即合理”,丞相制度能延续两千年之久,足以证明其在封建制度下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不仅令朝臣无所适从,同时也让自己作茧自缚。

自从丞相制度废除后,六部直接对朱元璋负责,整个天下的事务都要朱元璋一人决策。每天上呈的奏章,足够朱元璋从凌晨看到傍晚,这么巨大的工作强度即便是政治强人朱元璋也难以忍受,更别谈后世皇帝了。

朱元璋在看到了这个缺陷后,不得不对自己的集权作出调整,选拔学识过人的年轻士人组成一个部门,作为专门的行政顾问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坦白的说,这虽然会对中央集权有所影响,但压根算不上分权。所以在朱元璋时期,内阁并无权力可言。

然而,不幸的是,朱元璋有个喜欢和他作对的儿子,朱棣。

朱元璋希望朱棣乖乖当藩王,他造反了。朱元璋希望后代不用太监,他用了。朱元璋希望藩王能保留权力,拱卫中央,他把藩王全废了。自然而然的,在内阁这个问题上,他又“大逆不道”了。

司礼监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司礼监官职权力有多大)-第2张图片

永乐中期,为了应对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朱棣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处理繁杂的国事了。

最终在一番深思熟虑后,朱棣不得不将行政权下放一部分,让一批心腹文官参政议政,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从此,内阁正式成立。

与洪武一朝不同,永乐一朝的内阁不仅仅只是顾问,他还拥有议政权,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皇帝的决策。

而且由于朱棣热爱战争,常常活跃在最前线,朝政主要都是和内阁打交道,这自然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内阁的影响力。

不过,这还不算内阁的巅峰。内阁在明朝的巅峰是大名鼎鼎的“仁宣之治”时期。“仁宣之治”由明仁宗和明宣宗缔造,但其中最大的功臣却是“三杨”。“三杨”,即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

司礼监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司礼监官职权力有多大)-第3张图片

这三人与仁宣二帝关系莫逆,在仁宣二朝颇受重用。明仁宗登基后就先后将“三杨”拜入内阁,为首辅大臣。此后的军机要务,几乎都会与“三杨”一起讨论,并且以“三杨”的意见为理政根据。

仁宗在位时间不长,很早就去世了。但其信重“三杨”的态度却感染了宣宗,宣宗即位后同意极为倚重“三杨”,大小事务皆与其相商。于是,终仁宣两朝,“三杨”名声远扬,被世人传颂。

而伴随着“三杨”的威势无两,内阁权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此后,内阁实际上行使丞相职权,“入阁”也成为明朝文人的最高追求。

二、司礼监是明朝皇帝为了制约内阁而产生的特殊机构,但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司礼监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左右着明朝的局势

纵观古今,最常用的御下手段不过分权和制衡,这个道理,明朝的皇帝也懂。

明宣宗一朝,随着内阁权力的日益膨胀,即便是与内阁关系良好的皇帝也慢慢坐不住了。

为了制衡内阁权力,同时也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宣宗开始训练宫中的太监读书写字,选拔其中才能高的参知政事,这就是明朝的第二套辅政机构,司礼监。

司礼监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司礼监官职权力有多大)-第4张图片

司礼监这个部门其实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那时的司礼监只是一个杂役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打扫卫生,端茶送水。

而且,由于朱元璋对太监干政弄权极其反感,所以洪武一朝,太监完全没有地位,司礼监也谈不上什么权力。

明朝太监的崛起始于永乐年间。

朱元璋死后,年青的建文帝继承了朱元璋对太监的反感。所以在建文年间,太监过的也很不顺心。但同期的朱棣却和建文帝形成鲜明对比,他不仅不打压太监,反而对有才能的太监委以重任。

在他的旗下,先后涌现过领兵太监狗儿,外交家太监候显和大名鼎鼎的郑和等太监人才。

所谓“天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对比两边的待遇,建文帝这边的太监对朱棣自然倾心不已。以至于,靖难之役一开打,建文帝这边就有一大堆的太监为朱棣出钱出力,给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如此一来,朱棣当然更加信赖太监。在他登基以后,就设立了专门由太监组成的特务机构,东厂。给了相关太监巨大的权力,让一直被打压的太监势力强势崛起,成为朝中大臣们的噩梦。

虽然在朱棣时期,司礼监的职权也没什么实际改变。但这一时期太监地位的提升为日后司礼监成为辅政机构打下了基础,是司礼监崛起的重要根源。

司礼监的第一次巅峰是在明英宗时期,当时大太监王振专权,大肆排除异己,打压朝臣,连文官之首的内阁都不得不暂避其锋。

司礼监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司礼监官职权力有多大)-第5张图片

但随着王振造成了“土木之变”这场大祸,司礼监被所有人共同打压,迅速衰弱,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蛰伏状态。

不过,司礼监毕竟是皇帝的亲信机构,虽然被各方人马打压,但只要皇帝属意他们,他们立刻就能再度崛起。

此后的历史也在一遍又一遍的诠释这个真理,有明一朝,大太监刘瑾、魏忠贤都曾带着司礼监崛起,并压制朝臣,权倾天下。

可以说,司礼监虽然偶有衰弱,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都死死把控着明朝的朝局。

三、内阁和司礼监的争斗给整个明朝的行政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内耗,直接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内阁和司礼监的争斗从它们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毕竟,司礼监设立的目的就是制衡内阁,这二者之间只要有一方没有彻底倒下,争斗就永远不会停止。

不过,或许连设立它们的明朝皇帝本身都没有想到,这两个机构的争斗最终会演变成整个明朝的灾难。

内阁与司礼监的斗争战线太过漫长,一一叙述根本不实际,不过这种争斗的内涵却可以通过明末魏忠贤和东林党之间的对抗来了解一二。

魏忠贤与东林党之间的对抗其实起源于东林党,东林党早在万历年间就开始兴起,万历末期,东林党已经成势。但是,东林党这个团体与一般的政治团体有所不同。

他们极其信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待所有的非东林党人士,哪怕是中立人士都竭尽全力地攻击、倾轧。

司礼监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司礼监官职权力有多大)-第6张图片

东林党按理来说,这种完全不政治的处事态度应该会让他们分崩离析才对,但偏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掌握着舆论武器的东林党却一直牢牢占据着主导优势,将其他政治党派打压的抬不起头。

而当时的内阁,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东林党的代表。

但东林党的行事风格毕竟太过乖张,使得作为统治者的天启皇帝也看不下去了。于是,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司礼监再度崛起,成为抵抗东林党的先锋军。

这场斗争虽然明面上是魏忠贤与东林党之间的对抗,但在政治层面上,其实也是内阁和司礼监之间的对抗。

在这场对抗之中,参战的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顾一切的打击对方,不管什么手段,不管什么后果,只要能打击到对方就是值得提倡的。

斗争到最后,双方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以天下大局为棋盘,枉顾国家利益,肆意妄为,给整个大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然而,这样的恶性对抗却在明王朝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不断发生,其造成的后果也极其恶劣,其中甚至不乏能与此次对抗并肩者。

客观地说,虽然内阁和司礼监两套辅政系统并行的行政体制有效地巩固了中央集权。但明朝皇帝却没能正确认识它们的对抗所造成的危害。这一点上不止是内阁和司礼监,皇帝也要付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