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是什么第一人(魏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0日21时54分59秒 421 0

那些曾在录像带中声称对某某事件负责的恐怖组织,着实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巨大隐患。其实,恐怖分子在古代就已存在,例如:波斯的“山中老人”就是其中典型。

魏源是什么第一人(魏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第1张图片

其实,我国古代也曾出现过不少“恐怖分子”,以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来说,就曾出现过一位恐怖头目周汉。

1891年夏末,南方地区的海外传教士和中国信众陷入巨大的恐慌中。在这一年的五月开始,从宜昌至上海一带,几乎所有教会或外国人开设的福利机构都遭遇了暴徒的恐怖袭击。

在这为期四个月的恐怖袭击中,所有教会、慈善机构中的财产被暴徒掠夺一空,无数传教士和信徒死于无妄之灾。

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呈送到美国国会的报告中称:“这起事变让所有人都觉得十分惊讶,偌大的中国竟没有一片土地是安全的,哪怕是上海这样的城市亦是如此。”

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海外教会的震怒显然是统治者无力承担的。

所以,当时清廷出动了全部力量,协助海外教会共同彻查这一系列的恐怖事件。最终,经一系列调查,最后一个名字渐渐浮出水面——周汉。

魏源是什么第一人(魏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第2张图片

周汉是个典型的读书人,从小接受儒学教育,在太平天国动乱时期响应清廷号召投身行伍,因为立下战功而被保举为陕西补用道。

所谓补用道,就是预备役的意思,虽然暂时没有实权,但却可领到与正职相当的薪资。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周汉竟放弃了自己的仕途,返回家乡隐居。在隐居期间,周汉与当地的书籍商人来往频繁,并著了大量反西方教会的书籍。

在这些书籍中,有三十多部著作至今仍留存于世。因为这些反教会的书籍大多写就于1890年前后,印刷量非常大,而且以免费的形式向公众发放。

在周汉所著的所有作品中,印刷量最大的是《鬼叫该死》,这部反教会宣传册足足印制了八十万册。

在那个印刷行业并不发达的年代,该印刷量已足以证明周汉的思想传播速度恐怖。

说起来,周汉绝对是个合格的起义家。经他撰写的宣传册,全部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且里面有大量俚语,哪怕是只认识几百个字的老百姓也能轻易地读懂这些小册子。

周汉的思想无疑十分迎合劳苦大众的认知,例如周汉在作品中称耶稣是投了胎的猪精,教会中的教士则是鬼叫头。

周汉称,外国人之所以能召集那么多教众,完全是因为他们使用了一种迷药,这才将中国人蛊惑了。

周汉教育老百姓,只要进了外国人的教会,不论是媳妇还是女儿都会稀里糊涂地陪着那些“鬼叫头”上床。

为了增加煽动力,周汉还在作品中加入了不少插图。增加了插图的小册子,哪怕是大字不认识一个的老百姓,都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宣传册中的意思。

在周汉的所有宣传册中,最生动的就是一副外国传教士将中国信徒剜心挖眼的插图。

除了不识字的文盲外,周汉还照顾到了读书人。在《鬼叫该死》一书中,周汉详细地讲述了教会所使用的“妖术”:

“鬼叫都有妖术,他拿去买去鬼商人配制照相的药水,熬炼铜铅,每百斤铜铅熬得出八斤银子。凡从叫的死了,鬼叫头不准亲人近前,要由他殡殓。”

魏源是什么第一人(魏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第3张图片

魏源是什么第一人(魏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第4张图片

为什么这样的鬼话有不少读书人会相信呢?

这还要牵扯到一本晚清时期的名著《海国图志》。类似的说法,亦出现在《海国图志》中。

当时在中国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那就是外国人掌握着一门能将铅炼制成银子的方法,只不过这种方法的操作流程十分邪门。

由于《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在当时堪称“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十分相信这种说法。

在周汉横空出世之前,此前的儒生们也曾与海外的传教士爆发过文化上的矛盾。不过,就算是再激烈的文化冲突,也没有出现提倡“肉体毁灭”一类的血腥号召。

可以说,周汉是掀起晚清恐怖主义的第一人。

在《鬼叫该死》的第一页中,我们就能看到周汉对民众的“鼓舞”:“每人细读,传说他人,鬼子再多,定要殄灭。”

在周汉的号召中,他还提出了这样的倡导:所有大清的老百姓全部站出来“驱鬼”,只要有人敢从中阻拦,替鬼说好话,立即将其格杀,并将尸体弃之荒野喂野兽。

如果有人敢将老祖宗留下的房产土地卖给外国人,那么就将卖屋人与经办人的全家杀光,所有家产充入公费,当作“驱鬼”的资金。

就是在这种颇具邪教性质的教唆中,南方百姓对西方教会的怨气被勾起。1891年,轰动全世界的“长江教案”爆发,无数外国传教士与中国信徒死于这场灾难。

魏源是什么第一人(魏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第5张图片

回顾这场灾难,为何周汉能凭借一己之力煽动这样一场暴乱呢?结合现存的文献来分析,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儒学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中逐渐处于下风。例如,我国第一任驻英大使郭嵩焘曾设身处地地参观过英国的政体运转,感慨即便是中国人沿用了千年的“三代之政”,也不及英国人的政体更完善。

郭嵩焘觉得,中国人靠着儒学圣人治理国家,远逊于外国人“公之臣庶”的政策。

中国的皇帝“明不过三代”,但外国的“臣庶”却可始终延续下去。当然,像郭嵩焘这种有识之士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儒生在这场文化碰撞中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

这种焦虑感就像是气球中的气体一样,急于找到宣泄的突破口。而周汉,刚好为小部分激进分子提供了突破口。

其次,周汉将自己打造成处于道德制高点上的圣人。前文中我们提到,周汉自幼崇儒,将古代先贤视作心目中最神圣的存在。

为了将外来文化驱逐出境,维持中国传统儒释道信仰的纯洁,周汉已然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政治前途。否则,周汉也不会放弃前程似锦的仕途,选择这样一条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路。

当时,曾有不少暴徒因散发宣传册而锒铛入狱,周汉听说这件事后立即给湖北巡抚写了封信。

在这封信中,周汉坦言道,所有关于反对教会的文字、图画资料都是本人一手撰写的,如果想要处罚那些被拘捕的人,则要先处理自己这个罪魁祸首。

这种为了其他人而牺牲自己的行为,显然会让周汉的形象更加高大,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暴乱的行列中来。

再次,纵观整个南方的文化圈,虽然绝大多数文人都是崇尚和谐的和平主义者,但他们亦是周汉的同情者。其实周汉的行为,早就引发了湖北、广东地区政府的注意。

然而,这些地方官竟默许了周汉的行为,并未对其采取抓捕行动。与此同时,长沙地区的知府甚至还支持人们利用唱戏等形式宣扬《鬼叫该死》等作品。

到了暴徒酿成大祸,引发暴乱并造成一系列流血事件后,清廷立即下旨命令地方官严惩罪魁祸首周汉。

不过,即便如此当地的官员仍没有对周汉进行批捕。两湖地区的总督张之洞在向朝廷汇报时称:赞周之歌谣者十人而九,真不可解,长沙三书院尤佩服周。

显然,在当时周汉已经代表了当地的“民意”,朝廷根本没有理由拘捕这样的煽动者。李鸿章为了完成抓捕周汉的使命,曾建议地方政府换一种思路,严查周汉的其他犯罪行为。

然而,周汉平日作风端正,除了书写反教会著作之外并无劣迹。无奈之下,朝廷大员在汇报情况时只能称周汉是个“痰迷”患者,也就是精神病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1897年周汉再次煽动百姓时,张之洞曾对手下说:“千万别把这家伙带来武昌。”

因为,武昌的知识分子均是周汉的支持者,若周汉来到武昌没准会闹出更大的乱子。一时间,各地官场均不敢接收周汉,关于他的案子竟无人敢审理。

最后,周汉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民间组织的帮助。对于某些民间会党而言,天下自然是越乱越好。

所以他们趁着全民反洋教,纷纷加入到暴民的行列中,对这场暴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悉,当时清政府抓捕了不少涉事的“哥老会”成员。

据说,这些哥老会成员不但自掏腰包帮周汉印制宣传单,还带头煽动暴民打砸抢烧。

魏源是什么第一人(魏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第6张图片

从这起暴乱的发生机制来看,我们便会从中找到现代恐怖主义的影子。所幸,当时的清廷已处于崩坏的边缘,儒学的基本意识形态也算开放,所以周汉事件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过,既然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我们没有理由将其遗忘。且让周汉事件成为消除现代恐怖主义的警钟,让今人从中汲取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