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历史上起兵靖难是什么意思)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0日22时10分07秒 399 0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侄子朱允炆削藩政策的步步紧逼之下,愤然起兵抗争。

自此,叔侄2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历时4年的生死大战,最终以建文帝朱允炆彻底战败、离奇失踪,叔叔朱棣彻底胜利、如愿登上皇位而告终,史称“靖难之役”。

那么,这场叔侄之间的生死大战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朱棣说:真相就是“清君侧、靖国难”

其实,朱棣在起兵之前,也是犹豫了很久!

朱棣知道,虽然自己贵为手握重兵的藩王,但终究只是臣子而已,如果一旦起兵,身上将深深地刻上反贼的烙印。

他一生虽然读书不多,但却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很清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如果自己贸然起兵的话,用现在的话说,是不可能得到舆论支持的!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历史上起兵靖难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然而,在侄子朱允炆的削藩政策的步步紧逼下,朱棣又不甘心乖乖地坐以待缚,这才决定起兵反抗。

既然要起兵,那就得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于是,朱棣便在核心智囊姚广孝的建议下,决定从父亲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中入手。

终于找到了起兵的依据:“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最终提炼出来就是:清君侧,靖国难!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历史上起兵靖难是什么意思)-第2张图片

我说:借口而已,为了权力而已!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打出“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正式起兵!

那么,所谓“清君侧”,朱棣要清的是谁呢?那就是建文帝的核心智囊齐泰、黄子澄等人!

在朱棣看来,正是在齐泰、黄子澄等人对少年天子朱允炆的鼓动下,这才导致了削藩政策的施行,从而加深了他们叔侄之间的矛盾。

因此,这些人统统是朝廷奸逆,作为朱家子孙,根据太祖皇帝的祖训,为了维护朱家天下,起兵讨伐,是合情合理的!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历史上起兵靖难是什么意思)-第3张图片

这就是朱棣的逻辑。那么,“靖难之役”的真相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所谓的“清君侧、靖国难”恰恰说明了朱棣对自己反贼身份从心理上的认同,这恰恰也证明了他内心的心虚,说到底,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朱棣很清楚,朱允炆虽说是自己的晚辈,但却是大明帝国真正的主人,而他虽然是朱允炆的长辈,但终究只是臣子而已!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朱允炆再怎么对他、削藩政策对他再怎么苛刻,都是不违背君臣之纲的,因为对方才是皇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是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的!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历史上起兵靖难是什么意思)-第4张图片

关于这些,朱棣自己当然也很清楚,但他还是要起兵,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

首先,不甘心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

作为固守北方边境的9大藩王之一,朱棣手上握有十几万重兵,可算得上是位高权重的一方诸侯,可一旦侄子削藩削到自己头上,王爵能不能保住都很难说,更别提兵权了,因此,他要起兵反抗。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历史上起兵靖难是什么意思)-第5张图片

其次,朱棣也一直想坐上皇位。

明朝建国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就将长子朱标立为了帝国储君,对此,朱棣是心服口服的,毕竟,论出身,朱标是嫡长子;论资历,朱标是大哥;论能力,也很出众。

因此,朱标做太子,他无话可说。可自从身为大哥朱标去世后,他对太子之位重新燃起了巨大的希望,同时,他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因为他不论是功劳还是能力,在一众兄弟当中都是出类拔萃。

他相信,对于这些,他那英明神武的父亲是看得见的!可惜,朱元璋还是让他失望了,对他的功绩,父亲竟然视若无睹,仿佛没看到一般。

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传位给他,而是立了年仅15岁的侄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更为可气的是,自己的乖侄子在刚登基、位置还未坐稳,就开始骑到自己头上耀武扬威起来,不仅想削他的兵权,还想夺去他的爵位,是可忍,孰不可忍!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历史上起兵靖难是什么意思)-第6张图片

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这才导致了朱棣在侄子朱允炆的步步紧逼之下,愤然起兵反抗。

因此,关于“靖难之役”这场叔侄大战,朱棣无论打出怎样的旗号为自己正名,都是借口而已,都掩盖不了自己作为反贼与侄子抢夺皇位的事实。

说到底,都是为了权力2字而已!当然了,这也否定不了朱棣的丰功伟绩和对历史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