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写了哪首诗被杀(南唐后主李煜最出名的一首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囚禁在汴京,因对于现在被囚禁生活的悲伤和怀念之前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和随心所欲的生活而作下此词,以抒发自己此时内心的凄凉无助之感。
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不知包含了李煜多少情绪于其中。
想当年,我也是南唐的皇帝,而现在却落得一个被囚禁的地步,真是那些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以前的生活如在天上的神仙一般。
现在又重归了人间,身心饱受无比的折磨与摧残,落差之大,谁让我天生不是当皇帝的料呢?也罢,也罢……
李煜的一生,亦是传奇的一生。不想触碰政治,可命运偏偏让他成为了皇帝,还是一个没落王朝的皇帝。
他对政治谋略可谓是一窍不通,只喜欢流连于自己的后宫与“花间草丛”之中,情感丰富,因此,李煜前期曾创作出大量绮丽轻浮淫艳的词作:
比如流传至今的《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浣溪沙》:“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蝶恋花》:“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菩萨蛮》:“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如果命运怜惜李煜,让其一生始终沉浸在自己的诗词世界里,可能他早就称王称霸了,就不会有后来的如炼狱般难以忍受苦苦的折磨。
不过,经历过这等苦难折磨,也让李煜的诗词再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生在七夕,也死在七夕,真真是个多情的命。他四十二岁生日那天,宋太宗赵光义赐给他的一杯生日酒,那是一壶加入了“牵机药”的毒酒。
他自己知道,可人世间再也没有值得他留恋的事和人了,便一饮而尽,凄惨地死去。
李煜生前唯一有所挂念的就是小周后,但宋太宗赵光义为了折辱他,就经常霸占小周后,而且要多变态有多变态。
据说,赵光义每次要霸占小周后时,都要派一大帮太监轰轰烈烈地闯入李煜的住所梧桐院,并当众将小周后身上的衣物脱光扒尽,用红绫包裹缠绕起来,敲锣打鼓深怕他人不知道似地抬进自己寝宫。
甚至有一次,赵光义将宫女、太监和宫廷画师等众人叫到身边围观,命宫廷画师一五一十将眼前所见绘画,把霸占小周后的过程进行“现场直播”,后成《熙陵幸小周后图》。
每次事情结束后,小周后来到自己心爱之人李煜身边痛哭流涕、寻死觅活,李煜看到其身上的伤和听到所受的惨无人道般的折磨,简直撕心裂肺、心痛不已。
于是,李煜作下这首“绝命词”,现在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人耳熟能详,字字令人哽咽落泪,无限血泪和心酸蕴含其中,然而,他自己也因这首词而死去:
《虞美人》北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和开头那首《浪淘沙令》一样,都是在李煜被囚禁、生命接近尾声时创作出来的。因此,这两首包含了诸多复杂的情绪,绝不仅仅就是前期的那种单纯的绮丽轻浮淫艳之类的词作。
尤其是《虞美人》这首,抒发了词人自己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出来的失落感,只能默默压抑在自己心中,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都在这首词中集中爆发出来。
这首词全篇自言自语、自问自答,是一个极度孤独的人在和自己对话,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这种凄惨悲痛的生活何时才会结束,以前的事又知道多少呢?“春花秋月”原比喻美好的生活,但此情此景下,李煜只有无限的伤感落寞。
昨天夜晚又刮起了东风吹在了这座小楼和我身上,在这轮皎洁的明月下,我不敢去回忆故国,一回忆就满是心痛。
“东风”带来了以前故国里满是欢乐的回忆,涌上李煜的脑海,但结合当下自己的处境一作对比,就只剩下心痛和不堪了。
那些之前我们国家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还在,只是皇帝和之前的人变了。回忆渐渐深沉,不忍心但又忍不住去回忆。
我的内心能有多少忧愁呢?就好比这江水滚滚向东流去。自己心里再多的忧愁又能有什么用呢?自己现在的这种处境,根本不能改变什么,忧愁全都顺着流水流走吧,都流走吧……
最后一句表明了词人最后都已经看开,放下了,知道自己已经无能改变现状,一切都随风而去吧……可宋太宗赵光义不这么想,“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赵光义从这句看出了李煜想复辟的野心,于是,在其生日当天赐下了“牵机药”。也可以说,李煜死在了他这首绝命词《虞美人》上。
如今,我们最最开始知道李煜这个人,就是通过他那委婉优美、高度深邃的词去了解他、揣摩他,最后真正知道了他,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词中之帝”。
在天上人间的他应该最为欣慰,最终活成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诗词里的帝王,并名耀古今、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