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滥竽充数必三百人什么意思)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4日09时32分28秒 413 0

齐宣王是田姓齐国的第五代君主,齐威王之子,本名田辟疆。

他继承了齐威王的殷实家底,并在执政早期任用孙膑,围魏救赵,支援韩国,将不可一世的魏国打的落花流水,让魏国一蹶不振,着实风光了一把。

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势利导,游说宣王弃霸道而行王道。他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的情势,便也着意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说:“寡人忧国忧民,因愿得士以治之。”(《战国策·齐策》),他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

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滥竽充数必三百人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见于记载的著名人物,还有儿说、告子、驺奭、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

这个齐宣王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听吹竽,而且要300人合奏的。这时有个投机取巧的人姓南郭,是个处士,就是可以当官想当官还没有当官的人。

齐宣王呐,不但不加以考察,稀里糊涂地把这人收了进来,还很高兴。

齐宣王是把这些人养起来的,大概里面不止南郭先生一个。这事在齐宣王活着的时候并没有暴露。

等到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当了国王,喜欢音乐的方式和他有所区别,这事情才被发现。齐湣王喜欢独奏的音乐,他要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先生知道自己再也混不下去,跑了!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学的那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

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滥竽充数必三百人什么意思)-第2张图片

如果仅仅是音乐,被人糊弄一下子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无非是浪费一点钱粮而已。

但是,这件事情充分反映了齐宣王的行事风格,做事不愿调查,容易被人忽悠,因而反映在国家大事上也是如此。

其中忽悠他最厉害的两次,分别是苏秦和张仪。

苏秦首倡合纵,就是南北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他为了赵国的利益来游说齐宣王,说: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

这就是平常说的四边都有要塞的国家。齐国地土广大,兵多将广,装备精良,粮草如山,郊外20县的五都之兵,进攻象离弦利箭,作战如雷霆万钧,撤退似风雨扫过。

有了他们,即使遇到战争,也不用到泰山、清河、渤海一带去征兵。凭借着大王您的贤明和齐国的强大,天下的诸侯没有谁敢于和齐国对抗。

可是,没成想如今齐国竟然也西去侍奉秦国,我实在为大王感到羞耻!

齐国和韩国、魏国不同,这两个国家和秦国接壤,一旦打仗,很快就能决出胜负。韩国、魏国如果打败了秦国,自身也会损伤过半,难守边境;

如果败给秦国,那紧接着国家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所以韩国、魏国对与秦国作战十分慎重,常常表示屈服忍让。

秦国要进犯齐国,必然要经过遥远艰险的路,还要顾虑身后的韩、魏两国,秦国不能进攻齐国,是很明显的事实。而齐国没有这些顾虑。

齐宣王听了觉得很对,说:“寡人不太聪明,还是你说得对,我现在把整个国家交给你来指挥。”

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滥竽充数必三百人什么意思)-第3张图片

齐国当时的确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谁也不敢轻视,秦国当然非常地清楚这一点,于是派了张仪前来游说。

张仪见了齐宣王说:“天下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朝野上下以及大臣的家族也是富裕强大,这一点也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比得上。

可是为大王出谋划策的人,都是只看到小利益空谈理论,并不能为齐国的长治久安做打算。

他们一定会说,齐国西有赵国、南有韩国、魏国,地广人多,兵强马壮,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对齐国无可奈何。

大王只接受了他们的游说,却没有考虑到这些话是否实在。现在赵国和秦国,就好比齐国与鲁国。秦国和赵国交战,打了四次战争,都取胜了。

但是,四次战争以后,赵国损失了几十万大军,现在只剩下首都邯郸了。打了胜仗却残破了国家,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因为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啊!现如今秦国和楚国互相通婚,韩魏赵都割地给秦国。

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魏从南面进攻,调动赵国从北边进攻,这样一来,临淄和即墨很可能就会被占领。到了那个时候,齐国再想臣事秦国,还来得及吗?”

齐宣王说:“齐国地处偏僻,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兴旺社稷的长远计划。幸好有你这样高明之人前来指教,我愿意以国家社稷来侍奉秦国。”同时还献给了秦国出产鱼盐之地三百里。

田姓齐国在齐宣王的父亲田因齐(齐威王)时代,伐魏救赵存韩,开疆拓土,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并开始称王以号令天下,被谥号为“威”。

他的儿子开始的时候伐燕、灭宋,同样威震天下,秦国不得不和齐国相约共同称帝。

只有夹在中间的这个宣王田辟疆没有大的作为。虽然说,天下大势最终要走向统一,而这个能够统一全国的国家只能是秦国,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君主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回到齐宣王时候,苏秦说的很对,但他不是齐国的臣子,也不是到齐国来谋差事求发展的人,就因为他说的话正确就把国柄交给他吗?

或者说,合纵成功了,一个国家就可以在同盟关系中放弃自己独立的自主权吗?

张仪虽然稍后于苏秦,但这时候齐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吗?从张仪的话语当中,显然没有。张仪说的话对不对呢?可以说是有对有不对。

对的是韩赵魏这三个被称为“三晋”的国家都受到了秦国的欺凌,有的割地给秦国,有的土地被秦国侵占,国力变得越来越弱。

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滥竽充数必三百人什么意思)-第4张图片

不对的是,既然连张仪都认为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韩赵魏三国会听从秦国驱使来讨伐齐国吗?

即便真是这样,南面的楚国就不能牵制韩魏,北面的燕国就不能牵制赵国吗?强大的齐国如果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所在,看清天下形势,采取正确的外交手段,是完全可以和秦国抗衡的。

但是这个齐宣王毫无主见,谁来忽悠他他就听谁的,使齐国丧失了借机崛起的好时机。

到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执政时,又反过来一味呈强,穷兵黩武,恨不得一口吞并天下,终于被六国联军打败。

齐国最终真正成为一个偏安一隅的国家,到秦国扫平六国时,兵不血刃就占有了齐国。

齐国没做抵抗就投降了秦国,这在当时来说可能是避免了伤亡,加快了全国的统一,但作为对于后人的启示教育,有的只是反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