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削藩为什么不用推恩令(朱允炆急于削藩政策)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5日15时03分07秒 346 0

时代背景不一样,汉代的推恩令在明初真的没有用。中国封建时代宗室分封就藩一共三次,第一次就是汉高祖刘邦时期,而后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登基以后以推恩令的方式逐步弱化和缩小封国的就藩区域和利益,第二次大规模宗室就藩是西晋,却引发八王之乱,造成西晋统一不过五十余年而亡国。从而造成二百余年的分裂。

第三次大规模宗室就藩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实行分封也是为了加强皇权,确保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

这也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宗室篡位成功的事件,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宗室就藩地方弊端太多,得不偿失。

明朝削藩为什么不用推恩令(朱允炆急于削藩政策)-第1张图片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是必须的,由于方式错误导致了失败。至于说为何不使用千古第一良谋推恩令,就是因为两者存在本质的不同。

汉代的推恩令主要作用是分割藩王的封地,弱化封国的权力,让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子孙也能分到一块封地。也就由过于的一个人继承一块封地,现在改由封国国王十个儿子一起分。

等到第三代,这十个儿子每人再有儿子再继续分,分到最后就没有了。明朝藩王最大不同在于明朝的王爷,没有封地。藩王本人和属官都是领取俸禄吃国家财政。

明朝藩王实力在于朱元璋赋予他们的实际权力,比如军事实权:

藩王可以设立护卫军队,基本上藩王可以设立三护卫,护卫甲士少则三千人到1万多人。节制部分军队,目的在于一旦发生战事,藩王直接参与战争。但藩王不能干涉地方行政。

有军权的藩王是驻守九边的九位藩王,其他藩王的护卫数量是很有限的,也没多少军队可节制。而朱允炆主要裁撤的就是九边的藩王。

朱元璋这些赋予的权力,为藩王作乱提供了掌控实际权力的基础,只要出现野心家就会借机造反。

明朝削藩为什么不用推恩令(朱允炆急于削藩政策)-第2张图片

而这些朱元璋赋予这些权力是无法通过推恩令方式加以消除的。可以说,朱允炆削藩失败实在是无能的很,一手好牌打的细碎。

朱允炆最初一道指令下去周王,齐王,湘王,就直接软禁了,湘王恐惧之下自焚而死。

这些都说明了当时朱允炆是控制实际权力,朝廷中枢掌控最高权力,朱棣造反说到底还是出于自保,取得成功实在是侥幸。

也纯属朱允炆和他麾下朝臣的无能。推恩令的核心是分化瓦解,利益均沾。没有要人命的意思。

而朱允炆的削藩让地方的藩王人人自危的地步,这也是朱棣造反以后所有的宗室都作壁上观的原因。削藩是为了削弱藩王的权力,从而进行权力的集中。

汉代的藩王权力很大,有封地,有军队,可以招募军队,封地内征税,无需向朝廷缴纳。

基本上就是独立王国了,明初的藩王除了仅有几个控制1万多部队之外,其他权力几乎没有,明代王爷必须依赖朝廷。藩王就算造反,成功的概率很低。除非碰到朱允炆这样的。

明朝削藩为什么不用推恩令(朱允炆急于削藩政策)-第3张图片

还有就是,任何对历史往事的生搬硬套都很难成功。朱允炆的班子虽然愚蠢 ,但推恩令的方法他们肯定也想到了,但一定也发现了在当时无法推行的原因。

权力这个东西,送出去很容易。但要想再收回来,那就是千难万难的事情了。

推恩令如果各个藩王不同意又如何。这也是所以朱棣一上台,立即全部恢复被朱允炆废除的王爷封号。

朱棣篡夺来的帝位,瞬间就稳固了。这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行为。然后再以其他方式削藩。朱棣之后的藩王,正式失去护卫,被地方政府监视,只能享受身份带来的优渥生活和生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