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历史上郭松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少帅》里,有一位人物饱受争议。他就是郭松龄,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有人说他理想主义。正是这样复杂的他,在东北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一.青年有为
郭松龄,字茂宸。1883年于沈阳东郊出生,他天资聪慧,虽然因家境贫寒辍学,但经常在耕种田地之余,暗自读书。后家境改善,在同乡举人家中学习。
但好景不长,日俄战争爆发后,两国士兵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暴行,让他萌生富国强兵的思想,正值青年的他认为只有军事的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复兴。
上图_ 郭松龄(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
1905年他考入奉天陆军小学堂,两年后以全校第一的身份毕业,被派往北洋新军第三镇见习。
由于他机灵且尽忠职守,被巡防营统制朱庆澜欣赏,将郭松龄提拔为亲兵,并带他前往四川。辛亥革命爆发后,郭松龄见朱统制被地方部队驱逐,自己也偷偷回到沈阳。
怎料当时张作霖在抓捕革命党人,郭松龄辫子早已割去,被张作霖人马误以为是革命军,遂入狱。入狱后的郭松龄被军校同学营救,狱中的生活让郭松龄更加坚定革命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
1916年郭松龄于北京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在护法运动期间,郭松龄听闻孙中山之演说后,便南下寻找护法军政府。
在此期间,他被任为韶关讲武堂教官,并且关心护法军的建设,多次向孙中山提出整顿军纪的建议,孙中山也十分器重他。
但在桂系改组护法军政府后,由于孙中山前往上海,不再担任护法军政府领导后,郭松龄对护法军感到失望,只身回到沈阳。
在沈阳的那段时间里,由于陆大同学举荐,他担任督军署的参谋,后又被聘为教官。
上图_ 张学良(1901年-2001年),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郭张二人的缘分,就在这开始。张学良此时在讲武堂炮兵科上学,郭松龄由于学识渊博,深受张学良崇拜。
张学良毕业后,郭松龄被张学良任为旅部参谋长,后面又被任为第二团团长。
郭松龄正是在这时崭露头角,当时的吉宁匪患不绝,郭松龄在与张学良进行剿匪时,都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在清除完匪患后,因清剿有功,被编入第八旅。
郭松龄抱有改革之志,对张学良影响深远。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时期,常到基督教青年会和进步人士接触。
这使张学良思想不同于张作霖,他一直希望能改变奉军不良习气,但又无从下手,所以特别器重像郭松龄这种学院里出来的文化人。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的27师被击溃,西路军和东路军也相继溃逃,唯独郭松龄所率三个旅有条不紊地成建制撤离。
郭松龄发挥出的指挥才能,让奉军保住兵力,使得张学良对他越发信任。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更是将直军打得溃不成军。
郭松龄带领自己的部队,进攻海阳镇,直军残部被迫退至山海关,在那里被郭松龄缴械。仅火炮,郭松龄就缴获200门。
随后郭松龄进驻秦皇岛,对直系军阀的士兵进行招降,将他们收入麾下,编为四个旅。此役过后,郭松龄在奉系内部名声大噪。
只是,人红是非多,郭松龄由于功高震主,被其他派系盯上,且郭松龄为人高傲,因此,郭松龄在这之后,经常被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挤兑,张作霖也开始提防郭松龄。
上图_ 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9日~6月18日)
二. 派系矛盾
直奉大战时,日方一直怂恿张作霖扩军,入主中原。扩军的过程中形成三个派系,
第一个是张学良和郭松龄为首的陆军大学派,该派系以陆军大学和保定军校毕业生为主,其政治主张是停止内战,建设东北,抗击外敌;
第二个派系是以张作霖为首的绿林派,基本上是早期和张作霖一同参军的同乡、亲属;
第三派即士官派,以杨宇霆为首,主张入主中原,迎合张作霖。但是杨宇霆一派的心思并不单纯,表面上迎合张作霖,实际上想分化张作霖与张学良的势力。
士官派的姜登选经常邀请张学良去他家吃喝玩乐,希望让张学良玩物丧志,进而控制他。郭松龄眼见形势不妙,便故意闯入姜家,对着张学良大声宣读政务,表示张家才是东北军的主心骨。
郭松龄一心想维护张学良的行径,被杨宇霆所仇视,士官派由于迎合张作霖,因此在奉系内部有较大影响力。杨宇霆一直使用行政手段压制郭松龄,郭松龄也只能忍气吞声。但火药桶终究有引爆的一天。
上图_ 第二次直奉战争,天津城里的士兵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的论功行赏,让心高气傲的郭松龄十分不满,战后的郭松龄以为安徽督军非他莫属,因此先派下属到安徽考察,甚至连参谋长都安排好了。
结果张作霖由于担心郭松龄做大,且郭松龄有改革之志,担心他把东北军从“张家军”改革成不服从于某个家族的现代军队。因此,拒绝让郭松龄担任安徽督军。
接二连三的糟心事向他奔来,无论是论功行赏时遭遇的不公,还是改革东北军的志向无法实现,都将他推到了奉系的对立面。
上图_ 奉系军阀
三. 反“大”拥“少”
论功行赏时的不公,让郭松龄心灰意冷,他前往日本隐居修养。修养不到一年,张学良向他发来急电,表示孙传芳北上,希望郭松龄能回来指挥部队抗击。
但是郭松龄心灰意冷,只回复:“接奉钧电,自当效命,惟以到日以来,旧病复发,需待诊治疗养。”
张学良见郭松龄无动于衷,只得连写两封亲笔信,派人送给郭松龄,表示东北军尊他为统帅。
郭松龄回到沈阳后,连夜集合大量精锐,但旧疾复发的他,在这时候病倒了,他被一位日本医生推荐去天津疗养。
住院期间,郭松龄内心一直在斗争,因为他并不想支持内战,希望奉系把东北治理好。因此他频繁致电张作霖,希望张作霖能维持和平局面,却一直被张作霖否决。
郭松龄眼见和平无法维持,便派弟弟郭大铭带密信寻找冯玉祥。心中表示自己愿意将所率军队改名为东北国民军,主张停止内战、休养生息,改善百姓生活。
与冯玉祥的秘密协约于1925年11月签订。郭松龄还邀请黎元洪总统府的秘书长饶汉祥及林长民一同前往滦州参与反奉运动。
上图_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
适逢北撤的姜登选在滦州转站,随即被郭松龄扣押,郭松龄在历数姜登各种罪状后,将其枪毙。随后展开会议,表示拥立少帅张学良,要求大帅张作霖下野,宣布终止内战、共抗外敌。
听闻郭松龄造反的张家父子十分惊恐,因为奉系精锐多数在郭松龄手中。张作霖指责张学良不应该和郭松龄走太近。
张学良则是担心郭松龄兵败会被处死,且甚至父亲与日本早已眉来眼去,担忧东北会被日本趁虚而入。
张学良连夜乘船前往秦皇岛,希望能见郭松龄一面,劝阻他停止出兵。郭松龄一直很青睐张学良,并且和他关系很好,自始至终都未破裂。
郭松龄寄给张学良的第二封信里还饱含对张学良的敬仰:“我公明达,松龄愿公为新世界之伟人,不愿公为旧时代之枭雄。与我公暂时相违,终当相聚。”
郭松龄起兵时,手中有八万兵力,其中就包括原本属于张学良麾下的6个师。郭松龄与东北军第一次交战的地方是连山,此战虽然有部分郭军被劝降成功。
但后续郭松龄通过让左翼部队诈降,一举冲破奉军防线,锦州被郭松龄攻破。其后,又分别占领白旗堡和新民,与东北军在巨流河对峙。
四. 日方动作
张作霖眼见张作相部队被击溃,遂将奉军少数残余部队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军队拼凑成三个方面军,沿巨流河东岸布防。
任命张学良为第三方面军军团长,张作霖担心己方兵力不足以抵抗,便在杨宇霆的建议下,亲自与关东军签到协议,承认日本人在东三省的各种特权,允许日军代替东北军维持治安,协助东北军“平叛”。
许多日本的退役军人也进入东北,帮助张作霖,他们都身穿东北军军服参与战斗。
郭松龄担心日本介入会对自己造成压力,且不愿日本在东北有特权。他致电日本领事吉田,吉田与他沟通后担忧张作霖被郭松龄推翻会使日本在东北利益受损,且苏联趁虚而入,因此回绝郭松龄“日方保持中立”的要求。
日本宣布在营口建立所谓“中立区”,阻挡郭松龄进城,还禁止东北军与郭军在南满铁路范围内交火。这些不合理的要求使得郭松龄无法进入奉天。尽管郭松龄一再抗议,但关东军已在奉天城郊部署一个师团的兵力。
张作霖的医生守田福松,是日本安插在奉系的间谍,郭松龄前往天津疗养就是他的建议。郭松龄在天津有反奉之意时,守田曾劝阻他。但郭松龄一再表示自己拥护张学良而不是张作霖。
张学良寄希望于守田去劝导郭松龄,便手写多封信,吉田总领事希望守田能阻拦郭军前进,在两方的要求下,守田以私人医生的身份再次前往郭松龄军营,把信交给郭松龄后,郭松龄失声痛哭,感念张学良的关心。
但情绪发泄之后,便是和守田表示,自己不会向东北军以及日方妥协。日本方面“和平”解决郭奉之争的意图破灭。
上图_ 奉军观测官
五.魂断巨流河
巨流河是郭军与东北军决战之地,但此时的郭军已无连山大捷时的豪气。因为日军介入后,多地桥梁、铁路被轰炸,郭军只能徒步行军。
张作霖在日本的帮助下,集结八万兵力,与郭松龄对决。奉系得到日本的贷款后不仅招兵买马,还给每位士兵发赏金,更换装备、分发新的生活用品与军粮,东北军士气大振。
相比之下,郭军由于物资短缺、久经跋涉、思乡心切,士气远不如前,且郭军内部许多军官都曾是张学良提拔,他们内心也不愿意与张学良为敌。
1925年12月22日,东北军发起进攻,郭松龄的火炮部队被早已投敌的参谋长换了引信,致使郭军火炮优势消失殆尽。
第二天的时候,东北军全线总攻,郭松龄部队没多久便被冲垮。失望至极的郭松龄只得与夫人出逃,逃亡期间藏在一户农家菜窑中,结果被东北军骑兵师的士兵发现并俘虏。
张学良在列车上得知郭松龄被俘消息时,一再询问他的情况,他明白杨宇霆素来与郭松龄不和。张急忙叫秘书处处长拟电,要求把郭松龄送到他的指挥所,由自己来处理。
此时的张学良还是舍不得郭松龄,希望放郭松龄一条生路,让他出国深造,因为他知道郭松龄是位人才。张学良召见郭军各部长官,表示既往不咎,以后仍然可为东北军效力。
就在张学良充满幻想时,噩耗传来。12月25日,张作霖与杨宇霆为了稳定人心,把郭松龄夫妇的“罪行”及尸体照片,印成文件发给各部传阅。
文件送到张学良面前时,他只是沮丧地在文件上批了“以火焚之”四字。日后,张学良每当有难事时,都会感叹:“若茂宸在就好了。”
郭松龄,一个傲气却又富有理想的军官,就这样结束激荡的一生,他虽然是东北军眼里的反贼,但却是东北军里最忠于张学良的人。
或许他起兵也有私人恩怨的成分,但从小经历国仇的他,心里知道,只有改良军阀习气,才能复兴中华,最后,走上反奉的道路。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