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之间有何关联与区别)
武王伐纣,推翻商朝统治。随着“告捷礼”、“社祭”、“献俘礼”等一系列庆祝仪式的完成,周朝正式宣告建立。
从此,从镐京的周人老家,到东海之滨,东西南北、蛮夷戎狄之地,至少在名义上,都在周的控制之下。
但是这么广大的一片土地,该如何去统治呢?周朝中央政府能够直接伸手管的过来吗?武王、周公、太公等人着实认真思考了一番。
从“小邦”周变成了普天之下的共主,周朝还没有太多经验。怎么办呢?先看看昔日的大国殷商是如何办的吧!
商朝为了稳固统治,同时也为了远离原住地的内讧,曾经不断地变换首都,直到盘庚迁殷以后,首都才固定下来。
商王朝由此开启了新的政治结构建设,按照王畿和远方,区别进行统治。
王畿,即商朝中央控制的地盘。王畿还可以再细分为两种:商王直属区和贵族管理区。
商王直属区没说的,大事小情都听商王一个人的,别人谁也不好使。贵族管理区,日常工作贵族说了算,基层还有“里君”负责协助。
但是遇到打仗、交税,那就还是得听商王这个“大老板”的。
商王朝在贵族区驻扎有军队,军队不听从所在区域的贵族命令,只唯商王马首是瞻。
远方,就是偏远地方的国家,也称方国,他们大多建立于商朝之前,是所在地的原住民,方国的首领也是当地人,与商王没有血缘关系。
因为各种原因,被打爆了,主动投降了,不想惹事的,方国陆续臣服商朝。方国有朝觐、会盟、随同商王出征的义务。
商朝在东南西北四方,派驻有“四方之史”,就是地方总督,负责监督地方行政。
商王也会不定期的到各地巡视,召集方国首领,举行祭祀活动,讨论讨论国家大事。
殷商中央政府与方国实际上组成了个类似国联的运营模式,至多是邦联制国家,商王是亘久不变的轮值主席。
商朝的王畿和远方之划分,以及方国制度,其实就是后来西周诸侯制的雏形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根据周人自己重视血缘、看重出身的习惯,进行了适度改进,就形成了宗法分封制。
宗法制,就是在血缘基础上,一家人分出老大老二老三,谁大谁小清清楚楚;分封制,就是把自家亲戚安排到地方上当统治者。
宗法分封制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组织背景。
中国在远古时代向早期国家迈进时,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得以完整的保留。
无论是虞、夏,还是殷商,都是在氏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血缘色彩十分鲜明。
到了周人兴起,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周朝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姬姓、姜姓两大家族之上的。
血缘氏族在周人从“由家族到部落、由部落到国家”的道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国混在一起,血亲是周朝赖以存在的基础。
可以说,宗法分封制,在周人兴起之前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西周建国以后的事情。
周朝准备开始分封建国了,总共分三步:
(一)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二)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三)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
翻译过来,就是先把原来的方国打败,然后让我的亲族去当首领,最后一大家子移民过去,彻底把这块地盘写到我家产权证上。
如何把周代的统治比喻成一块饭局的话,那么只有姬姓的自家人和姜姓的姻亲才有机会吃肉,剩余少数几个外姓功臣、故友、旧僚能喝点稀饭,其余人连桌可能都上不去。
从这可以看出,西周诸侯与殷商方国的显著不同:
(一)商代方国的统治者是商王族以外的部族首领,一般情况下,跟商王八竿子打不着,也不会称兄道弟;西周新兴封国的统治者主要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姻亲等,与王室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是近亲就是远亲。
(二)商代方国百姓血统单一,一个地方的居民大多是同一个部族;西周新兴封国则人口结构复杂,周人为了促进融合,加强统治,有意识地拆散打乱族群。
各个国家都是由周人、土著居民、殷商遗民以及其它地方迁徙而来的部族混合而成。
(二)商代的方国居于边地,几百年基本没有搬过家;西周主要的新兴封国则鸠占鹊巢,把战略要地都给占据了,原来的旧方国不少都换了地方。
重新建国,并且普遍接受了周天子的重新册封,才算是名正言顺。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主要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
《左传》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弟子,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同时也是全国政治上的共主。
1.天子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当诸侯。
2.诸侯在各自国内又是大宗,其君位也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儿子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卿大夫。
3.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儿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
从天子、诸侯到卿大夫,上级和下级之间,“大宗”、“小宗”之间,逐层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关系。
这套宗法制,配合“同姓不婚”的礼法约束,把天下都纳入了一张宗亲网。
天子称姬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舅父,诸侯与诸侯,甚至卿大夫之间,婚姻关系交织,构成庞大的血缘关系网。
周代“封邦建国”,“分封亲戚、以藩屏周”,姬姓贵族、姜姓姻亲、先代帝王后裔,纷纷携带家眷、亲戚、下属和周王室拨给的军队,前往东方建立统治,形成一个个诸侯国。
荀子说,周初分封了七十一国,姬姓之国共有五十三个。
有老一辈的历史学家曾说,很多周人跑到东方,摇身一变成了诸侯,就是因为姓了姬。可见,血缘关系在周代,是如此重要的一个标尺。
政治上的等级秩序与血缘上的宗法秩序合二为一,组成了西周政治结构特有的格局。
随着诸侯陆续到任,西周王朝的国家雏形初步形成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