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刘邦命陈平和谁一起去杀樊哙)
准确来说,樊哙是吕雉的妹夫,不是刘邦的妹夫。
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所以说他和刘邦是连襟关系。
除了连襟关系,他们俩还是老战友、老乡、老朋友。樊哙甚至堪称是刘邦手底下最能打的猛将,当初鸿门宴救驾的时候,樊哙可出力不少,成功吸引了项羽的注意力。
所以说樊哙绝对是刘邦集团的核心成员,那么为啥刘邦年纪大了以后,反倒是要派人宰了樊哙呢?是不是真老糊涂了?
一、刘邦担心樊哙联合吕雉颠覆汉朝江山。刘邦集团的二号人物,并不是萧何或者韩信,而是吕雉。吕雉这个人对政治非常热衷,早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就有干预朝政的行为。
刘邦心里很不爽啊,但是没办法,她是太子刘盈的生母,也是自己的原配夫人,又能咋整呢?所以刘邦一直憋着一肚子火。
这个时候燕王卢绾反叛,刘邦差点没被气死,毕竟当初的好兄弟一个个接二连三地背叛自己。所以刘邦便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带兵追击卢绾。
结果问题来了,有人告诉刘邦,樊哙和吕雉密谋,打算等刘邦去世以后,图谋不轨。刘邦一听就炸毛了,什么情况?还反了你了!
于是刘邦二话不说就周勃和陈平前去宰了樊哙,顺便拿回军权。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大致就是这样,刘邦倒不是老糊涂了,只是担心老刘家的江山,被一个姓吕的和一个姓樊的给颠覆了,那自己这辈子的努力岂不是白搭了?
在权力地位面前,很多人都是六亲不认的。樊哙只是自己的连襟,又不是亲妹夫,刘邦有啥下不去手的呢?
二、刘邦年纪大了以后,的确有些进退失据。刘邦是非常喜欢赵王刘如意的,甚至一度打算立刘如意为太子。这事儿可把吕雉给急坏了,毕竟当时的太子是她的儿子刘盈。可吕雉年老色衰,当时连刘邦的面都见不到,差点急哭了。
这个时候吕雉找到张良,让他给出个主意。张良本不想掺和这件事儿,可吕雉一把年纪却哭成了个泪人,张良也有些于心不忍。
所以张良支了个招,让吕雉请来了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是秦朝昔日的博士,学问很大,刘邦多次邀请都没能把他们请来。
这回刘盈背后站着商山四皓以后,刘邦心里咯噔一声,这小子背后有高人啊!于是乎就放弃了废太子的事情。
其实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犯了大错,他如果不打算废太子,就不应该提出这件事。现在提出了这件事又半途而废,岂不就是要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刘如意给逼死嘛!
刘邦还假模假样地把刘如意打发到赵地,搞得好像离开了长安就一定安全了一样。其实这是一叶障目的做法,压根就没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刘邦死后没多久,吕雉就把刘如意给毒死了。所以说刘邦年纪大了以后,做事的确有点进退失据了。在处理樊哙这件事上,也同样体现出了他的这种特点。
首先,樊哙和吕雉的关系,本来就注定了他会站在吕雉这一边,难道刘邦不应该早有防范吗?居然还让他手握军权?
其次,派人去杀樊哙,你好歹也找两个铁石心肠的吧?派了个满肚子都是心眼的陈平去,岂不就是故意饶樊哙一命嘛!
再者,事情的关键不在樊哙身上,而是在吕雉身上,这点刘邦难道不清楚吗?真正能颠覆汉室江山的只有吕雉,光靠樊哙压根起不了多大作用,为啥你不敢对吕雉下手呢?樊哙只是廯疥之疾,而吕雉才是心腹大患啊!
所以,不得不说年纪大了的刘邦,的确有左顾右盼之嫌。这也没办法,年纪大了,思维跟年轻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三、刘邦不再相信任何人。跟刘邦打天下的这个班底里,大多数都是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可是结果他们却分道扬镳了,这让刘邦很伤心。
首先,韩信在刘邦危难时刻,跟他要齐王的身份。
其次,陈豨造反时,刘邦让彭越带兵相助,结果人家不仅不出兵,反而跟着反了。
再者,就是卢绾了。卢绾是刘邦的老乡,也是最好的兄弟之一,结果卢绾也背叛了刘邦。
刘邦是伤透了心啊,再看看朝中这帮人。萧何对刘邦、吕雉的态度,其实没那么鲜明,也就是两边都可以支持。
张良背地里给吕雉出主意,已然是更倾向于吕雉这一边了。你说刘邦的心是不是再一次被刺痛了?
这个时候周勃和陈平也未必会按照他的命令杀掉樊哙,所以说当时的刘邦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他谁也不相信,同时谁也调不动了。
吕雉就不一样了,她比刘邦小15岁,虽说人老珠黄,可精力还很旺盛。等待刘邦去世以后,吕雉铁定是要专权的。这些大臣们自然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光顾着对刘邦效忠,结果害了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
总结:周勃和陈平的处理方法还是很到位的。刘邦原先的构想是,让周勃夺取樊哙的军权,再让陈平把樊哙给宰了。可是陈平心里不得劲儿啊,因为他知道刘邦命不久矣。
刘邦去世以后,谁会掌权?铁定是吕雉啊,毕竟她儿子刘盈是皇位接班人。而樊哙可是吕雉这边的人,你们现在杀掉樊哙,将来就不怕被清算?
想来想去,陈平既不想忤逆刘邦(万一刘邦还有一口气),又不想得罪吕雉,只好先把樊哙给抓了送了回去。结果回来一看,刘邦已经驾崩了,那么好了,陈平果断投靠了吕雉,并且跑刘邦的遗体那儿哭着表示:樊哙是重臣啊,您让我杀樊哙,我可不敢啊!
吕雉立马心领神会,这小子上道,所以陈平和周勃在吕雉时期,都得到了重用。结果灭诸吕的,还就是这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