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恩令的高明妙在何处(阳谋推恩令成功地实行原因)
没有汉景帝把吴楚七国给打服了,汉武帝的推恩令压根就实行不下去。
所以说这世上哪有什么最厉害的阳谋?只不过在绝对实力面前,无可奈何的妥协罢了。诸侯王们不是呆子,谁不想保住自己的王国万世长存呢?
一、这事儿赖汉文帝。刘邦建立汉朝以后,那帮老兄弟们一个个都被封为了王爵,一眨眼冒出了11个异姓诸侯王。结果刘邦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咋整?只能一个个灭掉了。
第一,刘邦分封刘姓诸侯王。
在解决完异姓诸侯王以后,刘邦下令,不是老刘家的孩子,是不能被封为王的!这么一来刘邦的孩子,可就都被封了王。
大致上是这么分配的:刘肥是齐王、刘如意是赵王、刘恒是代王、刘恢是梁王、刘友是淮阳王、刘长是淮南王、刘建是燕王。
此外刘邦还有几个兄弟侄子,也被封了王。比如说刘邦的四弟刘交被封为楚王、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刘濞被封为吴王等等。
这么一来老刘家的孩子,就成了全国各地掌握实权的王爷了。刘邦信心满满地离开了人世,自认为再也没有谁能撼动大汉天下了。
第二,吕后分封吕氏诸侯王。
结果到了吕后执政期间,重点打击这帮老刘家的诸侯王,比如说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燕王刘建的儿子,全都被吕后给害了。
此外吕后还封了一堆老吕家的人为诸侯王,比如说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以此打压老刘家的诸侯王。
第三,汉文帝对诸侯王各种服软。
诛灭诸吕以后,老吕家被清扫一空,而老刘家的诸侯王们再次猖狂了起来。这个时候汉文帝刘恒登基了,那么他是怎么对待这帮诸侯王的呢?两个字:温柔。
汉文帝对这帮诸侯王实在是太好了,比如说淮南王刘长各种为非作歹,玩世不恭,大家向汉文帝告状的时候,汉文帝只是嘿嘿一笑,啥也不管,这就让刘长更加嚣张了。结果导致了淮南王谋反事件,而汉文帝依旧不愿处置刘长。
还有早年汉文帝的太子曾经失手打死了吴王刘濞的太子,这导致刘濞各种怨恨汉文帝,甚至再也不到长安去朝见。汉文帝只好卖了个面子给他,下诏书允许他不朝见。
此外,汉文帝还放纵诸侯王们造假币。这事儿对汉朝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诸侯王们用劣质的假币从市场上换取真币,再用真币制造出更多假币,直接导致了汉朝经济的垮塌。
而且当时汉朝那些亡命徒无路可去,基本都是往各地诸侯国逃窜。比如说吴王刘濞故意收留这帮人,以为后用,而汉文帝得到消息却依旧不管不顾。
具体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大臣:陛下,淮南王刘长又鱼肉乡里了!
汉文帝:哦,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后我儿子会解决的。
大臣:陛下,淮南王刘长造反了!
汉文帝:哦?没事没事,问题不大,我儿子会解决。
大臣:陛下,吴王刘濞不肯来朝见了!
汉文帝伸了个懒腰:这样啊,那就赐他不用来了。以后让他来看我儿子就行。
大臣:陛下,诸侯王们开始造假币了!
汉文帝还没睡醒:这个,要不还是留给我儿子管吧!
汉景帝:。。。
这就头疼了,诸侯王们实力不断增加,而朝廷的实力却在不断削弱。此外这会给诸侯王们造成一种错觉:朝廷很好欺负!
二、汉景帝擦屁股,汉武帝彻底解决。汉文帝崇尚黄老学说,所以他无为而治了一辈子,安安稳稳地把自己给送走了。可汉朝的隐患全都扔给了儿子汉景帝刘启。
刘启上台以后,立刻发现这是一个烂摊子,但是想要解决却没有那么容易,各地诸侯王们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这个时候晁错向汉景帝提出建议:要不咱削藩吧!
这是个好主意,但是汉景帝没有掂量一下当时诸侯王们的野心,真的削藩,他们能乖乖束手就擒吗?
果不其然,诏令刚下达,吴楚七国之乱就爆发了。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诸侯王们纷纷起兵反对朝廷的削藩令,并且要求清君侧,杀晁错。
汉景帝啥也不顾,就把晁错给杀了,结果依旧没能换来诸侯王们的原谅。眼看着汉朝就要乱成一团了,好在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用兵如神,相继平定七国之乱,为汉王朝续命数百年。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可算是彻底把诸侯王们给打服气了。但是汉朝自身内耗也相当严重,可谓是两败俱伤,因此削藩这事儿也就搁置了。
等到汉武帝上台以后,如果再想强行削藩,倒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依旧会十分折腾。因此天才主父偃给汉武帝出了个主意:推恩令。
推恩令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咱也不削藩了,诸侯王你们照样当,但是将来你的国家,要平均分给你所有的儿子。
完犊子了!彻底完犊子了!本来就这么点大的地盘,如果你有三个儿子就一分为三,像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有100多个儿子,那就要分成100多份,继承人直接从诸侯王给分成生产队队长了有没有?
三、推恩令的无解,在于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朝廷。推恩令这一招实在是太无解了,主要是你很难反对。当你想要反对的时候,你那100多个儿子一个个提溜着把刀站在家门口喊着:我们的生产队呢!
吓得你脖子一缩,立马就得答应,要不就得酿成一场家庭惨剧!你说划算不?过去这帮庶出的孩子,只能给嫡子打工,基本上就是家里的仆人,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拉平地位,翻身做主人的机会,人家当然要抓住。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婬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资治通鉴》
最关键的是,这些庶子们背后,那是有大汉朝廷撑腰的。这就好比地方上的法规,是无法凌驾于朝廷颁布的法律的。所以庶子们一个个都挺直了脊梁,翻身当家做主人了。
这是推恩令很难被反对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不要低估了人心的险恶。如果真正要打破推恩令,还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嫡子将其他所有庶子都给灭了。
那么之所以诸侯王们没有联合起来反对,主要就是因为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朝廷,实在是太强大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一口气吞并了六国,只剩下一个楚国,所以朝廷实力大增,而诸侯王们的实力大损。
在这种绝对的实力差面前,诸侯王们必须要考虑生存问题。接受推恩令,还能苟活于世,自己享受欢乐,子孙后代的福气,他们又能管得了多少呢?不接受推恩令,除了会遭到朝廷的打压,还会造成家庭内部的悲剧,为啥要这么干?
总结:推恩令里,最失落的,肯定是诸侯王世子。在诸侯王的众多儿子当中,会有那么一个嫡子被立为世子,这个世子在过去会继承王位,成为王国的新主人。
但是推恩令发布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世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其他所有儿子都有了继承权,最不爽的自然是这帮人。
因此,为了自己的权力铤而走险的人,或许也就只剩下这帮世子了。但问题是,世子想要起兵,诸侯王首先就不同意,其他兄弟们,也绝对不会答应,因此这事儿根本办不成!
这么一来,再也没有人会用行动来反对推恩令,所以推恩令才能顺利地施行下去。被称为最强阳谋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前提是,要有一个有实力的朝廷撑腰才行。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