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解释成语缘木求鱼代表什么含义)
很多时候,在一个人生过程中产生灾祸和问题的根源,就是一个人不懂得认清和审视自己。
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时刻反省自己,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能力与状态,才能避免因为错误的言行给自己带来问题,让自己不断进步。
孟子和齐宣王两个人之中有这样一番对话,其中所涵盖的智慧就是一个人需要时刻审视自我,避免好高骛远的欲望,给自己带来问题的道理。
有一天孟子问齐宣王:“大王所要达到的目标,能不能说给我听听?”
齐宣王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孟子说:“是好吃的东西,不能满足您的胃口吗?还是又轻又暖的高级服装,不能满足您身体的需要,还是各种色彩不能满足您眼睛的需求?还是音乐不能满足你耳朵的需要,大王的臣子完全能满足您上述的需要,为什么还要追求这些呢?”
齐宣王说:“不,我不追求这个。”
孟子说:“既然大王不图感官的享受,那么大王高远的目标就很清楚,想拓展国土,让秦、楚等大国向您称臣,君临中原而安定边境,但是您的办法和您想达到的目的就好像缘木求鱼一样。”
齐宣王说:“有那么严重吗?”
孟子说:“比我说的还要严重,缘木求鱼,抓不到鱼也不会有什么祸患,但是您的方式一定会有灾祸,小国本来就不是大国的对手,少不可敌多,弱国也不能对抗强国,天下像齐国这样的国家共有9个,齐国的土地也就占据1/9,靠一个国家去征服另外8个,胜算太小,您为什么不能从根处着手呢?”
通过孟子和齐全王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来,齐宣王的想法就是用自己的野心征服其他8个国家,凌驾于中原之上,做中原的霸主。
但是孟子却在这里提醒齐宣王,您的想法不错,但是这整个状态就是“缘木求鱼”。
何为缘木求鱼?
意思就是跑到树上去抓鱼,这样的想法简直是错上加错,错的离谱,而且结局一定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孟子和齐宣王两人的对话,最精彩的这一处就是缘木求鱼的比喻,不仅提醒的是齐宣王,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因为在很多人身上常犯的错误,就是因为无法正确的审视自己,而过度贪求欲望,给自己带来祸害和问题。
人对于自己需要有一个最起码的认知和审视,看到自己的地位处在什么程度,能力在什么样的状态,才不会因为自己的茫然冒失,给自己带来问题。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常常因为无法估量自己而过于自信,总觉得高人一等,甚至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了不必要的尴尬和悲剧。
包括一个人对于物质的妄想,大多也是来源于无法正确审视自己,而错误估量带来的结果,就好像齐宣王一样,总想一个人吞并其他8个国家,但是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吕氏春秋》之中说:无故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一个人不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也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哪里,才能不断的自我调整,而让自己进步,在避免后患的同时,也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一个更好的提升。
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也是儒学中一再强调的智慧。因为自省才能自律,因为自律才能自重,因为自重才能自信,最后才能具备更好的人格,让自己与外界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