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为何在中国不受人推崇(国家为什么不推崇王阳明)
王阳明作为一代圣贤,文武双全,明朝朝堂上下谁人不知他是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从皇帝到太监,大家都对王阳明的能力毫不怀疑,但是为什么王阳明就是得不到皇帝大人的重用,出将入相,掌握中枢呢?
同样是平叛,杨一清就能入阁为相,而王阳明呢?最大的官职是南京兵部尚书,听起来兵部尚书官职不小,但是别看漏了前面还有个南京,南京是陪都,所有的官员都只是虚职。
爵位呢?嘉靖皇帝倒是封了他一个新建伯,公侯伯子男,连侯爵都没封,而且这个伯爵是没有证书的,嘉靖皇帝没有给他发铁劵。你要说嘉靖皇帝是个糊涂蛋,有眼不识泰山,那也不对,嘉靖可是在皇帝行业中出了名的精明啊。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王阳明始终不能登堂入室,得到重用呢?连最后王阳明平息了广西匪患,身患重病,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朝廷都不允许,最后还是王阳明自己抗命,自己往家的方向赶,最终死在了回乡的路上,如此坎坷的遭遇,悲凉的结局,王圣人究竟得罪谁了呢?
其实,王阳明之所以得不到重用,主要是当时的朝堂的生态环境决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
王阳明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军功,而是创立了造福后世的心学,心学是集儒家,道家,佛家于大成的大学问,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当时的主流学派朱熹儒学的理念完全不同,甚至背道而驰,比如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心学主张:人欲即天理。
当时几乎所有的文官都是通过朱熹儒学,走上仕途的,大家都把朱子的学说奉为至理名言,而心学自然就被大多数文官包括读书人视为异教学说,洪水猛兽,而创建心学的王阳明本人在文官集团里不受欢迎也是顺理成章的。
再加上嘉靖同志本人当时正在风风火火地搞“大礼仪事件”,试图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而心学讲究致良知,人人皆可为圣贤,这跟嘉靖想要儒学为我所用,只有皇帝本尊是圣人是相冲突违背的,所以嘉靖在这一点上也是有疑虑的。
二:站错队
王阳明之所以能在江西平息匪患,平息宁王叛乱,平息广西匪患,主要是他朝廷里面有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兵部尚书王琼。王琼刚好有个死对头叫杨廷和,杨廷和一直担任着内阁首辅。
你说你跟总经理不是一条阵线的,能上位才怪呢。事实上杨廷和确实多次阻止王阳明的升迁,让他长期在外任职。
除了杨廷和,继任首辅杨一清对王阳明的态度也是非常不好,曾经嘉靖皇帝起过重用王阳明的心,询问内阁首辅杨一清的意见,杨一清沉默以对,为什么不说话,因为你实在没有坏话可以说,只能不说话表明态度。
而王阳明最大的靠山,在权力斗争中干不过杨廷和和杨一清等牛人,给不了他太多的支持,所以只能委屈王阳明了。
三:没有关系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是至理名言。杨一清正是因为师兄李东阳的提携,才能一步一步登上首辅的宝座。而王阳明呢,虽然是个文官,但是长期干的是武将的活,除了一个王琼,基本很少跟朝内的文官集团打交道,更谈不上在朝中有什么关系网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文官集团都是利益关系网,党同伐异,你是我的同乡,同年,同榜,同学,亲家,亲戚,那大家就是一党的,你不是我们一党,那就是他们一党的。不是我们一党的,任凭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一定要把你搞臭搞倒。
事实也是如此,王阳明没费朝廷一兵一卒,自力更生30来天就扫平宁王叛乱,多大的功劳,就是如此大的功劳,依然有江彬在正德皇帝面前下蛆,说王阳明是心怀不轨,早有预谋,甚至说王阳明和宁王是一党,幸好有个太监看不过去,替王阳明说好话,不然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意识形态跟主流学说有冲突,又没有大佬们支持,跟所有人都不是一党,就算王阳明有通天的本事,在明朝的政治生态中都不可能获得重用,只能常年在地方上打转。
不过这就是命,正因为王阳明没有出将入相,才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善心学体系,留给后人们一件文化瑰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