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为什么吞枪(张纯如个人资料简介)
作为一名作家,我要拯救那些被遗忘的人,为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声。—张纯如
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都是中国古代王朝的追随者,不论是文化,还是官制,军制全部学习中国。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打开了日本的大门。
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历史危机的考验,中日两国都施行了变法,清政府施行了洋务运动,日本则施行了明治维新。中国当时家底比日本厚得多,但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胜利,发展起来的日本迅速将矛头指向中国,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并在甲午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自此之后,日本便把全面侵略中国当成他们的目标,先是侵略朝鲜,之后又侵略东北,最终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为了侵略中国,日本人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准备,后来侵华日军的高级将领,都在中国从事过几十年的间谍生涯,他们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蒋介石调集全国部队和日本人在上海打了一场仗,最终中国军队伤亡30万人,全面溃败。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日军分三路向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发动进攻。
由于日军没有深入内陆作战的准备,把后勤部队都抛弃在了后面,开始纵兵抢粮,日军在在抢劫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奸淫的恶行,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日军会杀死受害人,还经常放火毁掉整个村庄。
1937年12月12日,蒋介石命令南京卫戍区司令唐生智,指挥南京各部队立刻撤退。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此后的几十年里,有很多的仁人志士耗尽一生心血去收集日本侵略者当年犯下的罪行,张纯如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是第二代美籍华人。张纯如的祖父是国军抗日将领张铁军,父亲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学系,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母亲一直从事生物化学的工作。
张纯如考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时候,最开始家人想让她攻读计算机专业,但是在20岁的时候,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计算机专业学位证书,而是转而学习新闻学。
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先是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记者,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写作硕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
张纯如从小就对写作很感兴趣,父母也很注重对她这方面的培养,在她小的时候,每次和父母谈话,她的父母都会给她讲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
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那六周里,滔滔长江水变成了红色,曾经的六朝古都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
对于在美国出生,美国长大的张纯如来说,她最开始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没有什么认知的,但是在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的一座图书馆里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的一些黑白照片。
她被照片里的内容震惊了,更是感到无比的愤怒。但是当她去寻找南京大屠杀相关的书籍时,她发现,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说书籍里,居然没有一本提到过这段历史的书籍。
张纯如被当时美国的这一现象震惊了,在美国和西方国家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希特勒当年的罪行,知道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但是却没有几个人知道,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比起德国法西斯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纯如当时很疑惑,既然在遥远的中国南京的确发生过这么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且还曾有人用相机真实地记录下来,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否定他。
为什么所有的英文书籍里居然都没有提及过这么一段令中国人痛心的历史。看到自己的同胞在遭受到巨大伤害后,却得不到申诉,得不到侵略者的道歉和赔偿,甚至得不到世界上一些国家公正的承认。
张纯如再也压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他决定奔赴南京,对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进行调查取证。
张纯如在了解了相关的历史后,决定耗费数年的时间,去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去向西方人宣传这段历史,让他们知道二战期间的中国,同样饱受法西斯的折磨,她觉得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张纯如的想法被朋友得知后,他们都很诧异,因为他们觉得张纯如用几年的时间去写一本当时在美国并不流行的书籍,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张纯如还是决定要这样做。
1995年夏天,张纯如从美国来到了南京,开始对南京大屠杀的受难者进行采样调查。
事实和她想象的没有这么太大差别,面对伤痕累累的幸存者,听着他们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张纯如无数次流下眼泪,她自己似乎也回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让张纯如没有想到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不仅引起了中国人的不满,连一些日本人都看不下去了,一位日本记者在报道上写道:12月13日我看到了一场屠杀。
一群俘虏站在城墙边,日本军人用刺刀一个又一个地刺向他们的胸部,这恐怖的一幕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在了解到大量事实和证据后,张纯如陷入了无尽的忧郁和痛苦中,巨大的精神压力,曾让张纯如一度中断写作,但是,查找自己的过程中,无意间看到一份日记后,张纯如又重新坚定了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公诸于世的决心,这份日记就是当时南京国际委员会成员之一的魏特琳女士留下的,当时的魏特琳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华群。
在南京期间,张纯如每天的工作都超过十小时,为了撰写《南京暴行》,张纯如还收集了大量的中文,英文,日文,德文的大量资料,以及大量没有出版的日记,笔记,政府报告的原始资料,以及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
1997年12月,出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让张纯如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一出版,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
但是这件事也给张纯如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很多不愿意正视历史的日本人对其进行指责和批判,还有些人对其进行跟踪,干涉她的正常生活。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这个曾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将自己的白色轿车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后掏出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