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哪首诗(这句诗是谁写的)
杨炯,唐代诗人。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恃才傲物,因讥刺朝政而遭人忌恨,仕途不顺,大部分时间官职低微。
四十二岁秋后出任婺州盈川县令,死于任所,享年四十五岁,故亦称“杨盈川”。
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据记载,杨炯存世之作三十余首,是“初唐四杰”中作品最少的。
但他的诗歌成就却非常突出。不论哪一种题材,都能够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更是有评论者认为,杨炯在“四杰”中的地位绝不亚于王勃。
以前我仅收录了“初唐四杰”其他三人的代表作,今天补录并学习杨炯的《从军行》,原文如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的大意是:千里之外的边塞燃起烽火,边防告急的军情报告传到长安。能人志士们心中再也无法平静,人人跃跃欲试。奉命出征的将帅刚出了皇宫宫门,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塞外敌方据点。
大雪纷飞下,天昏地暗,连军旗都失去了鲜艳的色彩。耳边狂风骤起,夹杂着战鼓声声,震耳欲聋。我宁愿做个小小的百夫长,带头冲锋陷阵,浴血拼杀。都胜过做一介书生,守着笔砚,一世无成。
唐高宗时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杨炯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此诗以发泄牢骚。
杨炯这首《从军行》是一首经典边塞诗。此诗描写一个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杨炯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并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从而使此诗具有明快的节奏,有力地凸显出主人公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全诗虽仅四十字,但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同时对仗工整,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纵观全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我们足以看出杨炯确实笔力不俗,可见其艺术功力之高。
从全诗结构上来看,前六句就像一幕幕电影画面一样,从烽火传京城,到将士的反应,再到兵士出城、铁骑围敌,一句一个画面,每个画面都是干净而有力。
而从意境上来看,无论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还是环境的渲染都是非常到位的。最难的是全诗在遣词造句上,十分对仗工整,一字不可更改。
提起“初唐四杰”的杨炯,很多人都说他很嚣张。据说,当年四杰排名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他三人对此都没意见,偏偏杨炯说了句“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大家都知道,王勃当年凭《滕王阁序》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经典作品,在初唐声名鹊起,风头一时无两。
凭心而论,从杨炯这首《从军行》可以看出,他还是有几分值得自傲的本事的。据资料介绍,杨炯一生从未去过边塞,完全是靠想象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更是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