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亲王福全简介(历史上康熙的哥哥福全是个什么样的人)
常言道自古无情帝王家。
中国历史上,皇室之中骨肉相残,兄弟阋墙的悲剧屡见不鲜。
没有谁能够抵御得了权力的诱惑。
贤如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权夺利,依旧是处心积虑地策划了玄武门之变。
不仅除掉了自己的同胞兄长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甚至还软禁了自己的父亲高祖李渊,就连那十几个未成年的侄儿也没有放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连以仁孝治天下的康熙帝也曾猜忌打压过自己的同胞兄长福全。
未得天花错失皇位大明宫的高墙之中既承载了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又见证了不断重演的明争暗斗。
一句“愿生不复帝王家”道尽了多少深宫辛酸泪。
面对权力的诱惑,亲情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曾经的父子之情,兄弟之义最终都成了皇权下的牺牲品。
手握无限的权力,天底下也没有哪一位皇帝是不患有疑心病的,康熙也不例外。
想当年,清军刚刚入关,政权未稳。顺治帝身染天花,危在旦夕。
临危受命的孝庄太后急需钦定一位皇位继承人。
比起康熙帝,作为继承人,他才更有优势。
福全的生母董鄂氏相比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出生更高贵,他也更得顺治帝的宠爱,更何况在那个“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年代,他在各方面都胜于玄烨。
然而却因为没有出过天花,在皇位角逐中败下阵来。
所以孝庄太后选择了已经得过天花,更加安全稳当的玄烨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从此爱新觉罗·福全,作为皇亲国戚,就处于了这样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
他是大行皇帝顺治最大的在世皇子,也是当时皇帝康熙的兄长。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虽然二人一起长大,曾经兄友弟恭,亲密无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福全很有军事才能,作战英勇,在征讨葛尔丹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在朝堂上可以参政议政,举足轻重。
所以对于这个自己皇位曾记的竞争对手,康熙还是多少心存忌惮。
康熙二十七年,康熙在解决了鳌拜这个心头大患的情况下,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讨伐一直就不安分的葛尔丹。
这个时候,一向骁勇善战的福全成了康熙心中统帅全军的不二人选。
康熙帝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同时自己还亲自出场督战。
裕亲王福全也是不负众望,先是送上牛羊稳住了葛尔丹。等到大部队一到,便准备出击,出其不意,重创了葛尔丹。
清军大获全胜,歼灭了葛尔丹部后, 福全又被康熙派去剿灭葛尔丹余党。
但是当时由于长时间作战,清军的粮草早已所剩不多,福全也知道葛尔丹余党已逃出边境,于是便放弃了追击,下令回师。
康熙帝对于福全这样不经请示就自行撤退的行为十分不满,借此指责其擅自专权,准备剥夺他的爵位,期间全然不顾当初的手足之情,更是直接撂下狠话,直言你当初就应该死在战场上。
后来幸得孝庄太后求情,才改为革去了福全所有职务,罚俸三年。
其实,细下分析,作为一代明君的康熙帝难道不会明白其中的缘由吗?
全然忽视福全之前的战功,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在康熙帝的心中早已权衡好了利弊,多年的兄弟之情,终究是抵不过一个功高震主。
面对曾经的弟弟,如今的君王,福全只能是一句“我复何言”,默默承受,无法辩解,领了全部的罪。其实这样的结果,二人都心照不宣。
这件事也让康熙帝大获全胜落下了帷幕。从此福全远离了权利中心,彻底做了个闲散王爷,再也没有上过朝。
如此看来,真可谓是伴君如伴虎,像康熙这样的一代明君,都还容不下自己战功赫赫的亲兄弟,更何况是别人呢?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作为君王,自己的权力不容有任何人指染,感情什么的一切次之。
好在福全是个忠厚本分,没有什么野心的人,毕生之愿便是做一个贤王。也许是康熙帝自己也觉得罚得太重,出于对自己这位兄长的愧疚,之后岁月里,康熙帝并没有再怎么为难福全。
摒弃前嫌做兄弟康熙四十二年,五十岁的福全病重,康熙帝亲临福全府邸探望哥哥。
也许是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时日无多,见到弟弟,福全泪流满面,此情此景,康熙帝也不经感慨道“你与朕手足情深,你若离去,朕将再无兄长”。
二人共同回忆了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聊了许多儿时的趣事。
也许也只有此时此刻,二人不再被君臣之纲所缚,只是一对一起长大的兄弟。
康熙走后,福全心中十分坦然,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放下了。于是他对侍奉在床边的儿子说到“我可以死了”。
不论过往如何,此时此刻兄弟之情还一如当初,这一生再无憾事,可以安安心心地走了。
之后不到半年,福全病故,当还在塞外出巡的康熙帝赶回京城,亲自祭奠,恸哭不止。不仅厚葬了福全,后又命御史为福全监造坟莹、建碑。
之后,康熙帝还特意命画工绘制了一张自己与福全小时候并坐于树荫之下的画像,康熙帝常以此来吊念福全,追忆过往的手足之情。
纵观福全这一生,少为皇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又为皇兄,为人臣,尊为亲王。
虽然之间也曾被君主忌惮过,政治生涯难免有些差强人意,但最终还是保住了自己的爵位,一生潜居府邸,子孙后代尽享荣华富贵,也是是个不错的结局。
结语人生到了尽头,不再是曾经无忧无虑的孩提,虽然也曾有过隔阂,但是此刻的康熙和裕亲王,一如当初的玄烨与福全,在手足相残的帝王家,两人的兄弟之情依然真挚,这就足够了。
相比于,唐太宗李氏兄弟的你死我活,血染玄武门,曹丕曹植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福全的这一生,既有生于帝王家的无奈,但又是幸福的。
这样的结局对于兄弟二人来说已是最好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