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中国西夏什么时候建立的)
在北宋和辽朝的双雄对峙中,位于辽朝以西、北宋西北的西夏是个不容忽视的强势存在。
有人说辽朝之于北宋是战略压力,西夏之于北宋则是巨大的战术压力。西夏的国力灭不了北宋,但能够给北宋每天都添点恶心。
说到西夏的兴亡上下限,一般都认为是始于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亡于1227年蒙古灭西夏,首尾190年。
灭亡时间没问题,史所公认,但西夏的建立时间实际上并不始于1038年,而要更早。早在唐朝末年,西夏就已经存在了,当然那个时候还不能称为西夏,而是定难军。
西夏皇帝姓李,但这是唐朝皇帝的赐姓,他们自己则认为是北魏拓跋皇族之后,李元昊就常称自己是拓跋魏之后。拓跋氏入唐后依然混得风生水起,传到唐末有个牛人叫拓跋思恭。
唐末天下大乱,拓跋思恭趁乱占据宥州。宥州在哪?就在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以南的毛乌素沙地中。
拓跋思恭不是凤凰男,他的家族世代在夏州(内蒙古乌审旗南)、银州(陕西省榆林市南)为官,祖父是夏州刺史拓跋乾晖。
黄巢起义给唐朝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于无奈,唐僖宗只好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拓跋思恭自然不会闲着,带着几万兵马来浑水摸鱼,果然摸到一条大鱼。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绥银节度使(后为定难军节度使)。
夏绥银地区本就是拓跋家族的活动区域,但更多是有名无份,唐僖宗此举等于承认了拓跋家族对夏绥银地区的统治。
拓跋思恭(也称李思恭,唐朝赐姓)于公元895年去世,因为儿子李仁佑死的早,孙子李彝昌年幼,所以定难军暂由李思恭的弟弟李思谏管理。由于定难军实力太弱,李思谏制定了符合定难军的发展思路——向强大的中原王朝称臣。
当时的中原王朝是朱温建立的后梁,虽然在五代梁唐晋汉周中实力不算太强,但至少在当时的江湖上,后梁是最强的。定难军向朱温的后梁称臣,这等于拿到了长期饭票,后梁把定难军当成为自己的外藩,不容其他割据势力染指。
李思谏死后,定难军的控制权又回到李思恭一系,也就是其孙李彝昌手上。可没想到李彝昌是个短命鬼,在位三个月就被夏州都指挥使高宗益杀了。想自立为定难军之主的高宗益被夏人所杀,李彝昌的族子李仁福继位为定难军之主。
李仁福的发展思路和之前相比没有变化,依然向中原王朝称臣。至于梁唐晋汉周宋走马灯式的换大王,李仁福是管不着的,磕好自己的头就行了。
这是定难军没有选择的发展道路,咱们看地图,定难军辖区包括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地带,这里除了毛乌素沙地,就是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差。
定难军的仓库里没多少银子和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定难军是没有本钱和中原王朝作对的,毕竟还指望着中原王朝发工资呢。
五代诸朝(含宋初)成天打来打去,重心都放在中原地区,哪有时间管定难军的闲篇?只要你称臣就行了。
定难军在五代宋初的夹缝中艰难存在着。公元933年,李仁福传位于儿子李彝超,李彝超于公元935年传位李彝殷。李彝殷在位时间较长,一直活到了北宋初赵匡胤时,封为西平王。
公元967年,李彝殷传位于儿子李光睿(后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更为李克睿)。李克睿于978年传子李继筠,两年后李继筠去世,定难军为其弟李继捧控制。
李继捧在公元982年做了一件大事:奉定难军归于北宋。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李继捧所为却激怒了族弟李继迁。李继迁是李思恭族弟李思忠的玄孙,和定难军统治者的血缘非常疏远。可是李继迁认为李继捧没有资格断送祖业,拉了一票人马和北宋斗了几十年。
李继迁从几乎一无所有,到把宋太宗赵光义拖得精疲力竭,成了赵光义在军事上短板的有力证明。公元991年,李继迁收复了祖业之地夏州。
十一年后,也就是公元1002年,北宋在大西北的军事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被李继迁夺去。灵州位于黄河边上,土地肥沃,比夏州更合适作为根据地。李继迁更灵州为西平府,后来成为西夏王朝的国都兴庆府。
李继迁复兴“夏国”之后,于公元1004年传位给儿子李德明。李德明不出名,但他的儿子你一定知道,就是李元昊。
实际上李德明是非常有能力的,他在位期间拿下了对西夏来说极为重要的河西走廊,也断掉了北宋和西域的陆路联系通道。此时的西夏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只不过向北宋称臣而已,李德明就是不挂名的皇帝(死后追尊夏太宗)。
李元昊称帝于1038年,但早在六年之前的1032年,李元昊就成为西夏之主,只不过当时没称帝而已。后人一般将公元1038年视为西夏立国之始,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这么说吧,吴大帝孙权称帝于公元229年,但孙权早在公元200年就是江东之主,222年受魏封为吴王。谁能说公元229年之前的东吴不是独立王国呢?
西夏之始到底应该从哪年算起呢?严格来说应该从公元881年算起,拓跋思恭在这一年控制定难军,算是西夏立国之始。但也有人认为定难军不应该算是西夏立国之始,有些像五胡十六国的代国,代国是北魏的前身,但不能把代国算进北魏。
另外还有一种算法,西夏立国之始应该从李继迁反宋的公元982年算起。但不管怎么算,西夏立国之始是公元1038年都是有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