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代表人物(建安时期三曹的代表作品及文学特征)
三国是给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汉朝式微,群雄逐鹿,最后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虽然天下三分在我国的历史上不是唯一,甚至有更多分离,但是唯有三国是泾渭分明的。
最终归晋以后,天下还是没有完全得到多少年的天平,直到几百年后的唐朝才迎来了中国有一个盛世。当然这些不是今天我要表述的内容。
读过《三国演义》小说的人,显然比读过《三国志》的人多。
这就造成了对三国人物的评价,在大众心目中有所偏差,这些偏差甚至带有偏见,比如小说里自然推举刘备是正统,其他两家显然不够资格。而曹操更是一直被冠之以奸臣的名号好多年。
今天的戏曲舞台上,他都白脸代表奸佞。显然是不公平的。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识之士更愿意通过历史去评价那些人物,终于有了不同。
而抛开那些政治因素,就是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曹氏父子都值得称道。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可以说是造就了一个时代,并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而建安风骨,更是父子三人所引领风骚。
在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中曾经指出:“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而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所谓的“建安风骨”(也叫 “汉魏风骨”)这一时代的风格 。
作为魏国统治者的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且不论三国孰强孰弱,但从文学的角度,他们当之无愧的第一。
不过这里面就延伸出,更有意思的问题。三父子谁的才华最高呢?其实历史上一直有个定论,基本倾向于曹植。连自视甚高的谢灵运都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这个评价简直封神了。当然七步成诗的经典相信不用我再说了吧。不过沽酒客的看法却不太一样。
大概是因为曹植为皇帝,其父曹操更是一生戎马,反而这个弟弟和儿子在文学上下功夫最多,天赋也好。但是我个人更加推崇曹操。
我的排序是曹操第一,曹植第二,曹丕第三。
曹操第一的原因是其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魄力和气度,文采方面:在中国历代帝王诸侯中,毫无疑问排在前列。
其"三曹"之首,不仅仅是因为是父亲,他 开魏晋风骨。丰富五言乐府诗。后世有“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风。”的评价,绝非阿谀奉承,浪得虚名。
曹操对刘姓皇帝并不愚忠,为平定天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违背了封建道德,所以,后人骂曹操为“奸雄”、“老贼”,但同时也对曹操的霸才、文才佩服极了。曹操堪称一个时代的文豪。
他行文惜墨如金,率真老辣,直抒胸臆。“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成了中国的千古名言。曹操大半生征战不止,“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等哪一首不是慨当以慷让人难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