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苏轼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28日12时05分39秒 353 0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从脍炙人口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吃货们常常向往的东坡肉、东坡鱼,这些精神和物质文化的遗产,让苏东坡深受百姓的喜爱。

中国古代文人,考取功名后进入官场,开启人生仕途。苏东坡也是这样,21岁中进士,从从八品的判官开始做起,最高时兼任礼部和兵部尚书,官至正三品。

在他的一生中,留下诗文2700余首,文学地位高不可攀。而在政坛上大起大落,落差令常人难以想象。

为官44载,三次被贬,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成了他生命中的主题。一生漂泊,暮年投荒,经受了无数磨难后,他仍然能够用诙谐的语言总结自己,足见其胸襟之坦荡,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生态度。

苏轼被贬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苏轼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第1张图片

一、乌台诗案贬黄州

苏东坡43岁时调任湖州太守。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

笔端常带感情,会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御史抓了辫子,说他是讽刺朝廷,对皇帝不忠。

御史们还从苏东坡以往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断章取义,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上任仅仅三个月,皇帝下旨押京收监。出发前家里人大哭,苏东坡想起以前类似经历的杨朴,引用其诗句:

“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引得苏夫人破涕为笑。

苏轼被贬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苏轼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第2张图片

为什么叫“乌台诗案”呢?

“乌台”是御史台监狱,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而诗案,则是受牵连者达数十人。御史们对苏东坡写的所有诗词,都一一进行审查。

由于苏东坡文学功底深厚,诗中的引经据典很多人都看不懂,审核时要求苏东坡逐一对其中的出处、场景、意义等进行解释,陆游后来根据审核记录进行整理,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宝贵财富。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苏东坡入狱后,由儿子每天送饭,父子暗中约定,只需送蔬菜和肉食,若听到坏消息,才送鱼去。

有几天,儿子苏迈要离开京城到别处借钱,送饭的事情托付给朋友,但忘了暗号的事,朋友送了鱼,苏东坡大惊,心想事情恶化、凶多吉少了。

于是他给弟弟子由写了诀别诗,除了叙述手足情深,还诚恳地讲了以前皇恩浩荡,无法感激图报,实在惭愧,措辞极为悲惨,后来信件传到皇帝手中,看了十分感动。

苏东坡关押期间,救援活动一直在进行。不仅有政见相同的众多元老上书,提出苏东坡诗文属于对朝廷直言不讳的忠诚建议,而且就连一些变法派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东坡。其代表王安石当时已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在苏东坡被关押末期,有一天晚上,突然来了一个人,倒头就睡。苏东坡当时没管他,以为是个新囚犯。第二天天还没亮,这个人摇醒苏东坡,说:“恭喜!恭喜!”苏东坡很困惑,那个人讲:“安心睡,别发愁!”就神秘地走了。

后来才知道,皇帝神宗也一直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重臣、不杀士大夫。

所以暗中派了个太监到监狱中去观察,太监回去汇报说苏东坡睡得很沉,还鼾声如雷。皇帝告诉其他大臣:“我知道苏东坡问心无愧!”

苏东坡被关押140天后,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东坡出狱当天即作诗一首: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写完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苏轼被贬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苏轼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第3张图片

黄州当时是下等州,贫穷落后。苏东坡带着家人自给自足,耕田种树养鸡鸭,真正务农了,相貌打扮已非读书人,从此自称“东坡居士”,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汤就是从那时起发明的。

苏东坡就是这样过得快乐,无所畏惧,为官毫无奢靡之风,而且十分接地气,解决百姓之疾苦,可谓是能够和环境和谐相处之人。

二、流放岭南贬惠州

宋哲宗元年,苏东坡从兵部尚书位置,被贬到岭南(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英州太守。在中原人看来,那种地方遍地都是瘴疠之气,没法住人,之前从来没有人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苏东坡成为宋朝第一个被流放到岭南的人,他此时已经58岁。在饱尝命运的荣枯盛衰之后,他要追寻常人的生活,以一个牺牲者的身份,跋涉1500公里,一站一站地往前走。

到了惠州之后,原来并非你想象!发现到处都是浓绿的草木和亚热带水果,真的是“岭南万户皆春色”。苏东坡再一次发挥了乐观主义的精神,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

在惠州,苏东坡虽然无权处理公务,但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组织家人带头积极捐款,联合当地官员为百姓修建了两座桥。

为无主野坟重建了大冢合葬,发明了“浮马”减轻百姓插秧劳作之苦……用“鸡犬识东坡”来形容他的影响力,一点也不夸张。

苏东坡越来越适应惠州的生活,打算在当地安度晚年,于是用毕生积蓄盖了栋房子。

苏轼被贬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苏轼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第4张图片

刚刚搬入新居才两个月,时任宰相的章惇看到了苏东坡写的诗句说:“噢!原来苏东坡过得蛮舒服!”于是颁发了新贬谪的命令。

今天看来,此时写诗无疑是发“发朋友圈”,一不小心炫耀自己生活,而恰巧被“领导”盯上了。一般人看来,连连被贬又有什么好得意的呢?

这正是苏东坡的超凡脱俗之处,他苦中作乐,感觉到生活的惬意,如果低调不写出来了,就不是苏东坡的个性了。

三、终极贬谪在儋州

儋州就是今天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在当时被视为蛮荒中的蛮荒。那时候被送到海南去,是仅次于砍头的惩罚,苏东坡已经61岁了,搞不好这辈子都没有平反的机会了。

被贬的同时,弟弟子由被降职,儿子苏迈丢了官,积蓄全部建了房带不走,朝廷还欠他的3年俸禄赖着不给,财务状况和破产没啥两样!

子由把他送到海边,成了兄弟俩的诀别。一叶小舟漂泊20日抵达海南岛,苏东坡描述眼前的景象: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可见当时的海南岛根本不适合人居住。

按理说,苏东坡受了这样的打击,应该颓废才对,可是苏东坡再次展现出其乐观的天性,通过对美食的追求,再一次实现自我心灵的放飞,他给儿子苏迈的信写道:

“在这里发现了一种美味叫生蚝,肉剥出来带着浆放到水里,加入酒一起煮熟,那种美味以前从来都没有吃到过。把个头大的挑出来烤熟了吃,比煮着吃还要鲜美呢!”

而在信的最后,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你可千万不要把生蚝的事情说出去,要是这个秘密被透露了。

恐怕那些北方人听说这里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就该学我,求着皇帝把他们贬到海南来,跟我抢这天下的美味了!

苏轼被贬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苏轼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第5张图片

苏东坡的心大非常人所想象。居然觉得朝中权贵,会为了一口好吃的,争着跑到蛮荒艰苦的海南去跟他抢?他这是生生的把流放之旅,改造成了美食发现之旅。

朝中章惇之流想让他郁闷、难堪,甚至盼着他死在那个偏远的海南,可他却愣是把别人眼中的落魄,过成了充满情趣的“度假”。

这心态,估计朝中那些陷害他的人知道了,何止会羡慕嫉妒恨,简直会被气得不知所措。

除了非同一般的心态乐观,他还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苏东坡看到当地落后的教育,便开始积极主动地帮助百姓,教他们读书认字、学习儒家知识,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拜师求学。

苏东坡一生三次被贬,始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即是自嘲也是自我肯定,更是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精神。

苏轼被贬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苏轼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第6张图片

很多人都会向往遥不可及的诗和远方,而对现实生活则满是牢骚和抱怨。可是看看苏东坡,即便身处蛮荒,事业受挫,却依然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好,让自己快乐悠然。

苏东坡无论贬谪在哪一个地方,都在努力提高当地百姓的福利,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他牢牢地遵守着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可以说不管环境多么险恶,只要有苏东坡的地方,便已然是“诗和远方”,而这份达观坦然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更是泽被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