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开国之君是谁(清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会存在争议)
按照古代谥法,开基创业的皇帝庙号称“祖”,看摊守成的皇帝称“宗”。所以我们一般在史料中只要见到“高祖”、“太祖”一类的庙号,都知道他是开国皇帝。
不过到了清代,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十二个皇帝中,庙号称“祖”就有三个,分别是太祖努尔哈赤、世祖福临、圣祖玄烨。此外,太宗皇太极改元称帝,始有“大清”之国号。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清初的三位皇帝,到底哪一个才是大清真正的开国皇帝呢?
习惯上,我们都以努尔哈赤为开国皇帝,但在很多史料中往往又存有争议,说皇太极的也有,说顺治的也有。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没有错,而是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得出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先来说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率领部众经过二十余年的征战,才得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但这一时期的努尔哈赤顶多算是个部落酋长,在明王朝的眼中,连个王都算不上。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攻陷辽东重镇抚顺,自此明王朝才感到事态严重,将后金政权视为一大威胁。
而自萨尔浒一战后,明军在辽东地区丧失军事优势转攻为守。此后数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劲旅攻城略地,占据了辽东大部分地区。
不过终努尔哈赤一生,后金军队始终没有突破宁锦防线,更没有踏入过山海关内一步。对于明王朝来说,后金就像历史上诸多叛乱者一样,是个占山为王割据一方的诸侯而已。
话虽如此,但努尔哈赤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其军事力量已经足以与明朝相抗衡,并为后来大清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努尔哈赤,那么历史上也就不会有皇太极改元称帝以及清军入关。所以,本质上来讲,努尔哈赤是名副其实的奠基者。皇太极称帝后,追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如果和历史上的其他人物进行比较,努尔哈赤与曹操、司马懿应该同属一类,他们生前是没有做过皇帝的,所以算不上开国皇帝。
其次是皇太极御史窃以为,以文治武功而言,皇太极与努尔哈赤相比可以用“有过之而无不及”来形容,尤其是在文治方面。
努尔哈赤死后,留给皇太极的政治遗产并不那么富裕。当时满汉矛盾十分尖锐,蒙古各部在明朝与后金之间徘徊不定,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也是明从暗不从。最为关键的是袁崇焕在宁锦一带已经站稳了脚跟,与八旗军队正面对峙。
皇太极继位之初,手中的权力也极其有限,处处受到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的制约,在努尔哈赤遗诏八王共治国政的枷锁下,要想有所作为实为不易。
经过数年的努力,皇太极扫除了这些矛盾和障碍,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正是有了这些基础,他才得以在天聪元年改元称帝。应该讲,在大清创业阶段,皇太极的功劳总体上要胜过努尔哈赤。
皇太极由于改后金为大清,以大汗升级为皇帝,所以他应该才是清代的开国皇帝。只是与其他王朝比起来,皇太极这个开国皇帝的分量似乎不够,因为他在位期间,大清的政权也仅限于关外地区,不是真正大一统的王朝。
如果后来多尔衮没有继承皇太极的遗愿,大清也没有入关,那么后世甚至都不会认同他的地位,就像同时期的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后来的吴三桂那样,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
最后是顺治帝皇太极去世时,已经占据了辽东地区,并多次越过山海关兵指京师,如果他不是暴亡,大概率会入主中原,成为正式的皇帝。但历史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而是让六岁的福临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明王朝的灭亡的标志是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为标志的。也就是说明朝是亡在李自成手中的,而非清军。多尔衮率八旗精锐入关后,也是打着为崇祯帝复仇的旗号。
清军入关后,很快占领了京师,并与农民军以及南明政权展开对决。经过十余年的征战,清军才得以定鼎中原,成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这期间,虽然没有顺治帝什么事,但他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而且在他亲政后,统一天下的战事也尚未完全结束,直到康熙初年除了少数地方没有纳入版图之外,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顺治帝由于是第一个入关的皇帝,而且其政权已经不是偏安一隅,和历代的大一统王朝无异,所以很多人就认为顺治帝才是真正的开国皇帝,这也是他本人政绩不及太祖、太宗,但却能以“世祖”为庙号的主要原因。
在御史看来,称皇太极、顺治帝为开国皇帝应该都是没毛病的,唯独努尔哈赤存有不小的争议,但还是那句话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