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塞下曲描述战争年代真实的悲剧)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29日21时11分14秒 324 0

许浑,江苏丹阳人,晚唐极具影响力的诗人,多作怀古诗、田园诗,多描写水和雨的景致,后有学者将之与杜甫齐名,评曰:“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可惜知道的人并不多。

塞下曲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塞下曲描述战争年代真实的悲剧)-第1张图片

许浑笔下的诗歌专攻律诗体裁,鲜少有古诗、绝句出现。

今日闲来读诗,偶遇一首五言绝句,没有雨水,字字含着血泪。许浑用寥寥20个字勾勒出一个真实悲伤的故事,发生在战乱年代随处可见的悲剧:

塞下曲

晚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这首五言绝句开篇便是真实的历史战争,就发生在安史之乱结束后满目疮痍的大唐国土之上。

大约在八世纪后期,晚唐王朝和契丹族、奚族(即库莫奚族,中国历史上北方的少数民族)连年征战于桑乾河流域,无数边关将士战死沙场。

塞下曲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塞下曲描述战争年代真实的悲剧)-第2张图片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一场惨烈的战争用这十个字足以概括:昨夜桑乾河北爆发了一场大战,战后统计有过半的军士永远都回不来了。

这是战争时代最真实的悲剧,只要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损失过半,还是全军覆没,历朝历代都曾发生过。

诗人许浑状似客观描述的笔触,实则对战死沙场的大唐军士有深深的同情,是对指挥官决策失误的批判和抨击。

原因在于这是一场进攻的行动,而非“南面”防守,“北面”视为进攻,主动出击还能损失惨重足见统帅之无能。

没有战胜的把握,肆意发动战争,完全是不拿人名当儿戏。许浑在诗中也有体现,不说唐军,而说“秦军”,轻易让人联想到秦朝二世上位后的残暴统治,借用秦朝后期来影射晚唐的社会局面。

塞下曲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塞下曲描述战争年代真实的悲剧)-第3张图片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别出心裁,万里挑一,以小见大,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千千万万的唐朝百姓家庭的缩影:今天早晨军营收到了一封家书,是寄给昨夜战死的某位兵士,信里提到冬日御寒的衣物已经托人送过来了。

这样的场景在那个年代,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一角,也绝不仅仅只有一封家信,却是如此的催人泪下。

仅仅只是一个晚上的时间,远在洛阳的家人们尚且不知自家儿郎已经战死,还在家中翘首以盼,等待战争结束共享天伦之乐呢!

塞下曲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塞下曲描述战争年代真实的悲剧)-第4张图片

诗人执笔没有同情怜悯之语,却于平平淡淡的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刻骨的悲哀和伤感,残酷的战争带给百姓的除了胜利还有失败,还有数不尽的家庭破碎,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儿痛失心中的支柱。

许浑用一首诗,短短20个字,将一场惨烈的战争以及背后的百姓之苦尽数囊括,一将功成万骨枯,耐人寻味,亦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