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的创造者是谁(为什么后世没人写瘦金体书法了)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29日18时55分45秒 336 0

历代对宋徽宗瘦金体评价极高,问题是:为何后世没人写了?

瘦金体的创造者是谁(为什么后世没人写瘦金体书法了)-第1张图片

瘦金体

历代对宋徽宗瘦金体评价极高。元代赵子昂评:“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明代陶宗仪评:“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就连金庸先生也在《射雕英雄传》中大赞瘦金体,可见人们对它的钟爱。

但是,有个问题值得思考:为何后世没人再写瘦金体了呢?

如此优秀的书法字体,后人当趋之若鹜才对,可翻遍史书也没发现徽宗之外的瘦金体出现,亦没有以瘦金体成书法家的,甚至没人再写。

瘦金体的创造者是谁(为什么后世没人写瘦金体书法了)-第2张图片

赵构书法

宋高宗赵构是徽宗儿子,师法黄庭坚后学二王;元代书法家赵子昂是赵宋后裔,专门学习王羲之;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师法颜真卿后学二王;

北宋以来但凡能叫得上名字的书法家,没有一个写瘦金体,或者说没有一个以瘦金体成家的,即使是当代书法界,也没有。

一般来说,不学和不写的原因会有两个,一是水平太高无法企及,二是水平太差不屑一顾。

从历代的评价来看,瘦金体不存在水平差,如果说赵子昂是出于尊重同宗长辈,故以好话评之,那么陶宗仪、金庸又何故以好话评之呢?还是因为好。

瘦金体的创造者是谁(为什么后世没人写瘦金体书法了)-第3张图片

瘦金体

我们都知道,自东晋以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是书法的主流,虽然后世书家不断创新,但无人出其右(特指:楷行草)。

例如,唐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书法,虽在外貌上异于二王,但都是从他们那来,而且还有师承关系。无论我们学习哪一家书法,皆可无障碍兼学其他家书法,没有局限性。

瘦金体的创造者是谁(为什么后世没人写瘦金体书法了)-第4张图片

虞世南书法

而瘦金体有较强的局限性,在它之外没有可衔接的字体。

假设我们以瘦金体为基础,继而学习其它字体则需要从0开始,因为它与别的字体的共同点太少,瘦金体只能之于瘦金体。有学者曾说:“瘦金体是一个独立的书法体系。”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甲只能之于甲,而不能之于乙,对于创造它的人来说没有问题,但对于学习它的人来说就有问题了——这无异于将人放在一个固定房间里,然后把大门牢牢锁死。

接收不到外界信息,没有了对比和参考,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闭关锁国”的满清不就是这样吗?这应该就是后人不写瘦金体的主要原因。

瘦金体的创造者是谁(为什么后世没人写瘦金体书法了)-第5张图片

瘦金体

自古以来,但凡能称得上书法家的人,无不是集众家之长为一身,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即便是父子也各具面貌,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米芾米友人父子等。

但瘦金体,哪怕你写的与宋徽宗一样,也成不了第二个宋徽宗,最终也只能落个“你写的瘦金体不错”。

瘦金体的创造者是谁(为什么后世没人写瘦金体书法了)-第6张图片

瘦金体

另外一个原因:瘦金体的实用性不强。瘦金体产生之后到明代“台阁体”出现之前,书籍已经大量使用印刷,不需要再用手抄,因而除一些正式官方文件使用正书外,人们大都以行书或草书行文记事,岳飞与宋高宗来往的书信可以证实这一点。

瘦金体属于正书,在书写速度上慢于行书和草书,对于每天需要书写大量文字的人而言,实用性是远远不足的。对书体没有硬性要求,行草书又快又便捷,何必舍近求远去写瘦金体呢?

瘦金体的创造者是谁(为什么后世没人写瘦金体书法了)-第7张图片

宋徽宗《千字文》

不可否认的是,瘦金体的艺术性很强(历代评价已说明),水平之高让人无法企及。但就目前来说,这种艺术还仅属于它的创造者宋徽宗,我们只能作为观众去欣赏和体会,至于学习、继承和发展,仍需要时间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