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酒疯的人是什么心理问题(撒酒疯的人是心理疾病表现吗)
我做销售工作很多年,参加的各种应酬和酒局不计其数。
在酒局中遇到的人,有客户、有同事、有朋友、有朋友带来的陌生“朋友”,形形色色。
总说“品酒如品人,人品如酒品”,如果你在酒足饭饱之余,将椅子撤后餐桌半个位置,静下心来,用眼睛观察酒局中正在推杯换盏的每个人,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你就能发现平时看不到的人的真实品行和内心。
一顿酒局过后,我最敬佩的是一种人:不管喝多喝少,还是酩酊大醉,这种人总是言语可控,行为稳重,说话逻辑清楚。这种人即使喝吐了,走路摇晃,但也是第一选择尽快回家,倒头就睡。
酒局中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言行。这种人属于自控力极高,也不愿给其他人惹麻烦,更不愿酒后失德行。
我遇到的很多领导,有成就的人,多数都是这样,酒品好,人品也差不了。可能是装出来的,但是也装得让其他人好受。
而我最烦的一种人:不喝酒时正常好人一个,一喝酒嘴下无德,吼着嗓门说着让其他人刺耳和生烦的话。这种人借着酒劲装疯卖傻般的,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把平时心中憋存的怨气恶气都撒出来。
你说他醉了吧,可是几年前的小事都能说出来;你说他没醉吧,行为失控不得当,满嘴戾气,见谁怼谁,和平时正常的表现完全判若两人。
在酒场上,这种人的行为就叫做“撒酒疯”。
相信大家的身边总有这样的朋友,你和他吃饭,就担心他喝多开始“撒酒疯”,丢人、丢德、丢面。
以至于以后再也不愿意和这种人吃饭喝酒,或者即使吃饭喝酒,也是担心这种人喝多。因为每次总搞的一场酒局开的好局,气氛良好,而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酒场里遇到“撒酒疯”的人,第一时间离这种人远远的,不仅害怕气氛尴尬,更是别招惹到这种人。一句俗话:癞蛤蟆爬到脚背上,它不咬人, 但恶心人。
这种酒品的人,值得好好分析一下,认清“撒酒疯”背后的逻辑和心理。
其一:这种人把酒当做“催化剂”,遇酒则“疯”,酒壮怂人胆。
我认为这种人首先就是个“怂人”。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谦虚正常,平和,与人为善,多少都是装出来的。那其实是压抑了内心的一些怨气、恶气、戾气,一般情况不表现出来。
而酒精,这种能让人大脑兴奋、刺激、麻痹的液体,喝到这种人的肚子里,大脑失去控制,平时压抑的怨气、恶气、戾气都如同野兽出笼,借着酒精的催化,被释放出来。
让这种人立马变成另外一个人。酒壮怂人胆,遇酒则“疯”,这为他的“撒酒疯”做好了准备。
其二:这种人不是真醉,是装醉,看着是醉话,听着是真言,恶气向别人不吐不快。
我认为这种人不是真醉,真醉的人多数语无伦次,不断反复,一句话翻来覆去。要不就是直接歪头靠着椅子睡。而且也多数都是吹吹牛,兄弟长兄弟短,兄弟一起改造世界等这类的江湖话。
而“撒酒疯”的人,是借着酒劲把内心的不快、不满都吐了出来。朋友的不好,同事的不好,不管多少年的事情,都翻出来吐槽发泄。不仅时间记得精准,就连事情细节也记得精准,你说这是真醉了,还是装醉?
世间上没有睡不醒的人,只有装睡不想醒的人。“撒酒疯”的人也是,不是真醉,是自己想装醉。
其三:这种人借酒场发泄不满,借醉酒出言失德,纵然酒醒也已失去了人品和口碑。
我认为这种人主要是通过装醉借题发挥,抱怨自己遇到的事情,抱怨别人对自己的不公。
这样的做法,只是满足了口舌之快,看着好像是“酒后吐真言”,是个性情中人士。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何况是借酒发挥,说者有心。那真是“伤害”了酒桌上很多人的人。
如果是和公司领导一个桌,那领导会觉得这个“撒酒疯”的人,情绪不稳,言语过多,怨气太深,不足以提拔。
而同事则觉得离此人平时远点,少打交道,避免以后被怼;而朋友则觉得这样的人,总是酒后失言失德,平时保持距离为好,避免深入交往,被记仇。
反正,“撒酒疯”的人,纵然酒醒恢复常态,但已失去周围人的信任和口碑。这种人图一时口舌之快,而失去了更多的人的信任和支持。
“撒酒疯”,就是借酒装醉而发泄心中不快,怼天怼地怼所有人,真心是损人也不利己。而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距离,远离“撒酒疯”的人。
有人说这种人,还是值得同情和可怜,但是我认为压根不值得。
人最好的运气,就是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言行,不影响他人,不烦惹他人。
不管是酒前和酒后,这才是最好的品性和品行。好的人品就是好运的基础,而好的酒品是人品的具体表现之一。
下次,再遇到酒场喝酒的时候,也请大家静静观察,是不是有“撒酒疯”的人。
遇到这种人,你就淡然一笑,身体远离他,而心里则是默念:这种人的心态我知道,我就静静地看他的笑话,真是个小丑。
最后,健康是当今最重要的,比钱、比事业更为重要。
所以,少喝酒,不喝酒,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