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被后人称为什么(王维为什么被称为师佛)
人降临世间就开始了一种修行,修行什么呢?
大多数人都是认可在修身修心修性上;这个世界人社中的复杂和牵扯是何其多类多形,所以人社中修行是非常难的,于是很多人在人生路上开始逃离到空门,也有很多人逃离到山野或者偏隅,用一种自感意识和自我选择,求取一种微微丝丝联系俗世的修行模式。
大唐著名诗人王维,被后人尊称为“诗佛”,在人社中行走起伏之后,做了一个维摩诘[wéi mó jié]居士,寄情于风流山水之中。王维这种选择是因为什么?是个什么调调呢?
一、王维意气风发的少年期: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还有一种说法是卒于759年,新旧唐书记载不同),属牛,字摩诘,也号称摩诘居士;
还有着一种说法是生于公元699年,属猪;如果根据王维一生境遇看,我宁愿相信他生于公元701年。官宦子弟,和其弟弟王缙[jìn]一样有才名,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还有音乐天赋,精通刻印。
古代文人人生第一站就是入仕科举,王维也不例外走向自己的人生远大抱负。王维初次仕第并没成功。但唐朝都城长安当然是那个时代最繁华之地,是各色人等聚集的中心区域,王维少年心胸飞扬闯天下,这样的地方当然吸引力是非常大,那里蕴含包括的东西太多了。
王维展露出了自己的诗、画、音乐才华,在吃饱喝足喜欢附庸风雅的官宦之中一鸣而响。大唐文化艺术是一个很开放推崇包容的时期,也就形成一定的鼎盛兴旺,王维如同一条小鱼儿开始在江河中游弋。
王维兄弟当时在官宦之家很受欢迎,王维还被当时的宁王、薛王称为师友,当然是其文艺才华为这些官宦庭会增添了丰富的趣乐内容。
但这种露才华显身手,被上层建筑人群赞叹表扬的情景,少年郎怎会不喜欢呢?公元721年中第进士,公元731年又中了状元,走入官场;正春风得意时,因伶人舞黄狮子案挨了一板子,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二、王维大局浪涛中的叶沉浮:
公元735年,张九龄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提拔王维做了右拾遗。王维在官场中开始比较顺畅,官职也逐步上升;因王伟兄弟俩自小就喜好奉佛,据传只吃素不吃荤,而大唐这时期道佛教也得到很大推崇发展。
王维入仕做官的同时,置办得到了宋之问在蓝田山麓(lu)的一座别墅,是一个很大的依山傍水的庄园。王维的小日子就在半官半隐之中安逸地过着,这种人生状态要说很不错。
公元755年,大唐爆发了安禄山叛乱战祸,安禄山进攻迅猛一直打到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带着少数文武大臣匆忙逃跑。王维却被安禄山的叛军在长安给俘虏了,安禄山知道王维是有才华之人,就想让王维投效他。
经过软禁威逼一些手段,王维被逼迫出任了安禄山委任的一个官职。战乱被平息后,王维被逮捕下狱,幸好其在安禄山监狱中时写了一首表达心声的诗“《凝碧池》”抒发了自己的亡国心痛和期盼朝廷回归的心声。
加上弟弟王缙因帮助李光弼平叛有功,愿意以自己官职爵位削籍来保他,王维才得以逃出生天,被宽宥重新降职使用。但王维在官场政治中并没有什么特显的成就,比他弟弟王缙差远了,而在文化方面又比王缙获得的成就高。
三、王维的维摩诘身心:
王维才华出众,也曾少年有志;可经过半生闯荡,官场中的游历,经受宦海沉浮,生死一线,人也已经四十多岁了。
这时的王维已经看透了人世间的一切,加上自己的心中向佛的那份清净不粘垢思想,生活重心基本就沉于维摩诘居士那种生活状态。
维摩诘是一个印度佛教人物,其人生行走也并没遁入空门和那帮和尚一般。而是生活起居和常人无疑,婚姻生子也和平常人一样,在俗世中过平常人的日子,修炼的心里的清净污垢,也修炼佛法之类。
维摩诘居士的生活状态,像扎根繁华闹市之中的隐士,俗世生活未曾离,心灵境界无垢华。这时候的王维眼和心彻底就游淌于山水之中,有一种依恋借助山水的大自然空灵,净化滋润自己心灵的状态。
其山水诗词画大多作品也衍生于这个时期,这和他年少时的一些诗词画境界韵意,就大大不同了。
据说王维在妻子死后,就没再续弦,而是独身三十多年静心修炼佛系;在生活方面选择也比他兄弟王缙清苦得多。这是一种游荡世间已倦怠陌离的情感状态,身心半脱世的状态,他就这样隐士镶野一直到自己去世。
总结:其实王维一生的行走状态和很多人都是一样的,少年时眼望大千世界,意气风发以己才华冲锋世界。等磕磕绊绊经历坎坷,经历人社意识形态的磨砺,经历人群的穿行相对,经历身心的变化感触,经历人生的起伏.....
等人到中年时,重新在心里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塑造了新的心思理念,这是个人人生和现实环境经过碰撞融合交织差异的结果。
人到中年就走向了恬静淡清,身醉逸于大自然的怀抱,潇潇洒洒悠扬自己的心灵,在中国诗词歌赋发展上也筑就了一些成就。
因为这些关系王维也被人称为“诗佛”,倒也是一种真正隐士风流做派。想想人一生时光短暂且匆匆,最终也是消散于无形无影,也不失是洋溢生命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