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01日09时29分28秒 352 0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寒食节是怎么确定的呢?冬至过后一百零五日,距清明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56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

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第1张图片

介休绵山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道观,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

但凡来介休旅游的人有百分之八十都是为了绵山而来,除了被绵山的风景所吸引外,还因为绵山是介子推被晋文公烧死的地方。不少人在观赏风景的时候,也在思考介子推真的是晋文公为了报恩而误杀的吗?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第2张图片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智者,是重耳身边有名的贤士。当时重耳的父亲晋献公非常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大王,先是设计陷害申生自杀,然后又陷害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

重耳和夷吾只能分别出逃。晋献公死后,夷吾借秦兵诛杀骊姬等人成为了晋国大王,又派人追杀重耳。介子推想尽办法帮助重耳虎口脱险,重耳因为没食物吃,马上就要饿死了,介子推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才得以保住性命。

在齐国帮助下重耳收复晋国成为晋王后,对有功之臣大肆封赏,但是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第3张图片

介子推本来就打算要回到家乡去侍奉自己的老母亲,于是他悄悄离去。介子推和老母亲一起搬到了绵山。

后来想起介子推的晋文公亲自带人进山寻找介子推,因为介子推不出来所以晋文公命人烧山,想要将介子推逼出来却不料反将介子推烧死于山中。介子推死后,晋文公特别伤心,就将介子推死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此来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第4张图片

对晋文公烧死介子推后人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晋文公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的想要请回介子推封官报恩,只是方式错了。

但是有的人认为晋文公就是专门烧死介子推的,害怕介子推去了别的国家也对自己的国家不利。我们看看孔子对晋文公如何评判?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第5张图片

孔子对晋文公的评价是“谲(jué)而不正”《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意思就是晋文公善于搞权诈而为人不正道,齐桓公为人正道而不善于搞权诈。从言语中可知,他对晋文公的作为有些不以为然。

齐桓公是春秋首霸,在管仲的辅佐下,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齐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的旗号,名义上都是维护周王尊严。

孔子认为,齐桓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合乎道义的“正派”之事。再看晋文公,内政治理成功后,便开始对外争霸。当时,齐国衰落,能与晋国抗衡的是南方的楚国。

晋文公与楚国开战缺乏正当理由,于是通过打击楚国盟友郑国的手段挑逗楚国。并且,大败楚国也是不用堂堂之阵,而是用了诡谋。

战胜楚国之后,与诸国会盟,竟然以臣召君,欺凌天下共主。这大概就是孔子批评晋文公,说他谲而不正的原因。不管孔子对齐桓晋文的评价是否公允,但其阐述的政治思想却是极有价值的。

他认为,一个国家或政府,如果在政治上采用阴谋诡计,而不重视道德仁义,这个政府的合法性就大打折扣。如果这个基础不牢,政权也很难长久,最终必将导致败亡。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第6张图片

寒食节,在民间人们会进行蒸寒燕庆祝,它主要是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寒食节是个清理肠胃的好时期。一般来说,野外的狗熊在冬眠结束后,春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找点青草吃。因为青草富含纤维素,吃了以后容易腹泻。

这寒食节的食品,比如说凉皮吧,好多醋,加上好多豆芽菜黄瓜丝之类的,富含纤维素,用来清理肠胃最合适不过了。

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来看,春节期间吃了不少大鱼大肉,等到了天开始暖和的时候,确实也应该像狗熊一样清理一下肠胃。不仅可以健体,还能让头脑清醒清醒,解决下春乏的问题。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第7张图片

而在晋中一带,目前仍然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

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馒头在宋朝以前大部分是有馅儿的。

到元代,馒头与包子都有带馅儿的。实心无馅儿的馒头到明末清初成为一道单独的面食,不再混同于包子、蒸饼之类。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第8张图片

上海将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zhù)夏病。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chōng)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详细(按风俗看寒食节这天要干什么)-第9张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寒食节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