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看的历史剧推荐(值得一看的经典高分历史剧)
《觉醒年代》9.3分
打分关键词:文人风骨、生活化场景、细节伏笔
《觉醒年代》在豆瓣上评分9.3,吸引了42.7万观众下场打分。从打分比例来看,将近95%的观众给出了四星以上的评价,其中75.3%的观众打出五星、19.3%的观众给出四星。可见,《觉醒年代》在豆瓣上收获的认可度之高。
强大的演员阵容和超群的制作水准,是《觉醒年代》征服观众的要因。除了主演于和伟、张桐、侯京健、马少骅的精彩演绎,饰演鲁迅的曹磊、饰演陈延年的张晚意、饰演高君曼的周显欣、饰演邓中夏的查文浩等也个个出彩,让观众看到了民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精彩表演之余,《觉醒年代》之所以能带给观众如此强大的代入感,还在于剧中真实的置景和考究的服化道。有观众在豆瓣留言:“我印象最深的是众人在下雨之后,踩着垫砖前往陈独秀家里的戏份,太真实了。”
此外,剧中人的造型也让观众频频称好,陈独秀李大钊的短发长衫、辜鸿铭的长辫马褂、汪大燮的西服正装……民国时期的文化交融,通过影像便一目了然。
《觉醒年代》对生活化情节的设计,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更加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更让观众体会到新时代主旋律剧集创作的变化发展。
从豆瓣网友的评论可见,让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情节,不外乎陈独秀拼桌吃涮羊肉、李大钊被赵纫兰喊憨坨、蔡元培泡脚哼曲等桥段。《觉醒年代》不止在思想层面上引人入胜,它的烟火气同样让人流连忘返。
也有不少观众关注到了《觉醒年代》的细节深意,比如陈独秀在演讲时沿着话筒攀爬的蚂蚁、转场的空镜、版画的运用等等。诸多颇具深意的细节伏笔,让观众看到了主创团队的巧妙设计,也吸引观众们自行解读剧中的诸多细节。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9.3分
打分关键词:题材稀缺、青春革命、豆瓣翻红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是目前豆瓣评分最高的重大革命历史剧之一,9.3分,打分人数接近1.7万人。这部剧能在青年人聚集的豆瓣受到礼遇,与旅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题材稀缺性有关,也与作品正青春、立大志、觅信仰、救国家的调子有关。
10年后回看,我们依旧会为剧中青年旅法学生们眼中的光所抓住,会为早期共产党人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发意气所感染。
回到豆瓣评分上,9.3分的成绩说明这部剧无论从历史还是艺术角度,都说服了绝大多数观众。
在1.7万的打分者中,4-5星的好评占了95.5%。给出好评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人物群像精彩,拍出了伟人们在成为伟人之前的慷慨之气和求索精神,难得;
第二,代入比较后共情了,尤其大学生观众,看到同为20出头年纪的先辈在异国勤工俭学思想进步,如今自己或身边人却虚度光阴,痛心;
还有部分观众,是把这部剧当作《觉醒年代》外传来看的,过来“补课”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周恩来等人的海外生涯,有料。
再仔细琢磨一下这部剧的打分轨迹,便会发现,《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也算是一部豆瓣翻红剧。
在2017年之前,这部剧虽然评分不低,但只能算豆瓣冷门。2017年《建军大业》中朱亚文饰演的周恩来“出圈”,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这部剧也被“挖古”,迎来了一波打分热潮。
不过,一直到2020年,这部剧的打分人数也只有6800人左右,直到2021年《觉醒年代》开播,这部剧又被二次“带货”,打分人数破万,最终成绩也稳定在了9.3的高分上。
《恰同学少年》9.0分
打分关键词:偶像化、少年视角、90后党史剧启蒙
9.0分,4.8万人评分,61%的五星好评,《恰同学少年》算是最受豆瓣网友欢迎的重大革命历史剧之一。
这部剧播出于2007年。从五星用户们的评论来看,它虽没有同网红剧一般迎来后续的翻红考古,但它的口碑在这十五年间不断发酵。从2007年到2022年,好评持续不断。
一方面,它是鲜少从少年角度切入的革命历史剧。
伟人的生平故事在荧屏上被讲过很多遍,但《恰同学少年》独一份的少年意气,依旧难得。那些关于选择、勇气、教育、思考的话题,至今仍很让人受用。
另一方面,它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和党史剧启蒙。
对于不少95后年轻人来说,《恰同学少年》是小时候第一部着迷的真人电视剧,也是初次在荧屏上系统地了解革命历史。
滤镜加持之下,剧中那些于喧哗处读书、于雨中健步的桥段,至今回味起来依旧美好。当这一批观众成为豆瓣用户主力,《恰同学少年》的高分就自然而然了。
《长征》8.6分
打分关键词:党史揭秘、教员逆袭、十送红军
这部剧是8部剧中最为古早的,为建党80周年而作,2001年6月在央视一套播出。由王朝柱编剧,金韬、唐国强共同执导,唐国强、刘劲、陈道明、王伍福等人主演。
在电视剧《长征》之前,小说《地球的红飘带》曾广为传播,而电影《长征》则来路坎坷。这部剧24集,第一次用镜头书写了长征全篇。
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大失败开始,到中央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抵达陕北,这段两万五千里的长路本就是可歌可泣的故事。
生死存亡之际的内部淘洗、整合,发生在担架上和会议室中的角力、扭转,方向不明、立场不同的微妙心态,也是最好的戏剧素材。
电视剧可以写政治,可以写内情,可以写并不一团和气的历史。这就使得《长征》具备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还原感,长征作为精神热源的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了。
46.4%的人打出了五星,38.9%和12.1%的人打出了四星和三星。跟贴以好评为主,覆盖了从立意到叙事到表演到视听各方面:
看完《长征》,更加笃信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奇迹,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符合戏剧规律,主角触底反弹的逆袭过程满足观众审美期待。前10集看得人十分郁闷,后14集就是妥妥的“爽剧”。
剧中写了四个斗争:红军与白军斗争,红军与自然斗争,国共两党的内部斗争,大多淋漓尽致,也有春秋笔法。毛泽东与博古、李德、凯丰之争,与张国焘之争,写得很充分。
毛周之间,润之与洛甫之间,也有微妙的交流。尺度之大,演绎之传神,都是同类剧目中的佼佼者。
群像精彩。唐国强当时还不是特型演员,电影和电视剧《长征》是他扮演毛泽东的起点。陈道明也是头回饰演蒋介石,外形不似,气场强大。
因为他们俩分别主演过《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网友戏称《长征》中上演了雍正爷对康熙爷的大战。
大气磅礴的片头曲,婉转低回的《十送红军》,大受欢迎。宋祖英演唱的《十送红军》,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创作的歌曲,被导演跨时空放到了长征出发的现场,感染力超强:留守者目送亲人离去的沉痛,面对未来腥风血雨的悲怆,远行者面对未知的迷茫和坚定,创造世界的美好设想,都唱出来了。
很多年轻人是陪父亲看的剧,看的过程中不断复习七律《长征》。红军领导人彼此挽着胳膊,在雨中唱着《国际歌》过草地,成为了定格观众记忆的名场面。
也有一些批评意见:相比起画面和表演,配音简直是负分。多个角色由一个人配音,令人出戏。讲张国焘另立中央这段太简单了,只能算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