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子弟的现代的意思(纨绔子弟的性格描写)
作者黄强
说到纨绔子弟,读者的印象会非常不好。那些达官贵人的公子哥儿,没知识没本事,什么都不行,整天遛狗遛鸟,吃喝玩乐,甚至抽鸦片,逛窑子,包二奶。清末民初,北京等城市有不少这样的二流子,他们是没落的贝勒、贝子的后代。祖上习武打了基础,赚了家产,买了房产,但是到了他们的时候,家道衰败,祖上所有的生意都没了,房子古董都卖了,沦落街头。
[图10,都德的团体照]
花花公子成语的出现与古代服饰有关。纨绔本来就是一个服装品种。古代汉人不穿裤裆裤,裤子是没有裤裆的。上面是衬裙,下面穿的衬裙类似裙子,是直的。因为腿到大腿,没有裤子,走路的时候腿呼呼的进风。
[图11,胫骨外套]
夏天没问题,就是凉快。冬天不行。我没有裤子保暖,腿和屁股都很冷。没有裤裆裤,只有一些护胫衣,也就是两袖状的服装,用来保护腿部。小腿可以穿丝袜。这种袜子叫“衣”,多少解决了保暖的问题。富人对紧身衣和丝绸非常讲究。他们用光滑的丝绸做袜子,用精致的丝绸做紧身衣。穿着“纨绔子弟”的贵族子弟,自然就成了“纨绔子弟”。
[图12,无裆裤]
生活奢侈,衣着光鲜,坐车出行,贵族子弟到处炫耀,却不渴望学业上的进步。《汉书·叙传》:“与君同出,儿女为一团,不好,在裤间。”《宋史·陆宗道传》:“亭台培养天下英才,但纨绔子弟能以恩待之吗?”贵族子弟,靠着家里的财富和地位,失去了学习和上进的动力。私塾、学校、书院都是敷衍了事,不求多解。
学习,一个不如一个;说起吃喝玩乐,大家都是高手。衣冠楚楚,难免荒废学业,只顾享乐。“花花公子”就是这样一种人物。说他们四肢懒,不讲究五谷杂粮,也没错。“纨绔子弟”和“花花公子”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以享受为主,追求服装上的奢华,生活上的奢华。
宋代苏轼《赠秀才》:“弃书捐剑万人,万库儒冠皆误。拙劣的政治看起来不像乌龟的手,让西方很尴尬。”有了“万万”这个名字,就不再是一个好学的学者,更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材料。
纨绔子弟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和风气密切相关。学者重视教育,致力于孩子的学习。官员家庭如果官场玩弄政治,贪污腐败,往往会忽视子女的道德教育。腐败的生活必然会影响孩子对生活的追求。他们的人生目标早就被父母的言传身教所影响,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图13,还珠格格剧照】
清朝有很多贝勒,贝子,以前都是有影响的人物,有头衔,有钱。但他们从小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中,人生观也受其影响。他们躺在父辈祖辈的功劳簿和家产上,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空。最后只有卖房的把古董和祖屋藏起来维持生计。燕京大学原校址于1920年由原清贵族后代以6万银元的价格买下,由燕大学校长负责管理。收藏家张伯驹经手的许多名画都是从清朝贵族收藏的画中买来的。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纨绔子弟不是吃了祖宗的钱吗?说他们是啃老族、害群之马也没错。
纨绔子弟出身于豪门高官之家,却没有接受过吃苦耐劳的教育,也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封建帝制的推翻,满清贵族的特权荡然无存,贝勒大老爷及其后代只能靠祖屋和藏品变卖赚取生活费。
我们应该把成语纨绔子弟讲的故事引以为戒。
注:本文为头条签约作者黄强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我的文章,请联系作者njhuangqiang。
黄强,继续写。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和中国服饰史研究的服饰史学家、冶金学家,出版了《金瓶梅的另一只眼》、《南京历代服饰》、《消失的南京旧景》等15本书。
黄强撰写《趣味民国》,2017年8月第五次印刷,2015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黄强著有《金瓶梅风景》,2017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