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
又称“国际示威游行日”,英文名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战斗网的节日。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劳动节起源于1980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9世纪,美国和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加劳动时间和强度,工人们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8小时,却很难享受基本的福利,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工人巨大的愤怒。广大工人逐渐认识到必须团结起来,举行罢工运动与资本家进行斗争,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权利。
1877年,美国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人数激增纷纷参加了罢工运动,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资本家根本不予遵守,工人们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1884年10月,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了一个集会,并通过先进的工人组织决议,要为实现“每天工作8小时”而战斗。1886年5月1日,美国以芝加哥为中心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肤色、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约35万人上街参加了罢工游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8小时工作制。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芝加哥出动警察进行了镇压; 5月4日罢工工人在干草市场举行抗议,由于不明身份者向警察投掷炸弹,最终警察开枪,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史称“干草市场屠杀”。芝加哥强大的无产阶级工人力量,经过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撼动了整个美国,使资产阶级做出了重大让步,被迫承认了网八小时工作制,这一大罢工终于取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工人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了“国际劳动节”的前身。
1889年7月14日,由恩格斯领导的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巴黎隆重召开代表大会,为了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五一”大罢工,会议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争取合法权益;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许多国家还放假一天。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各国劳动人民都会举行活动庆祝。
我国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由一些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汉口等地,向群众宣传,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工业城市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以及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工人现状的调查报告,并号召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又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工人和知识分子召开了世界劳动纪念大会,会上工人提出8小时工作要求,并高呼“劳工万岁”等口号。在北京,《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出版了“劳动纪念号”,学生罢课,学校内召开了500多名学生参加的纪念大会。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举国欢庆,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
俄罗斯、英国、法国、秘鲁、日本、泰国、埃及、南非等世界各国一般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将5月1日定为劳动节。劳动节发源地美国和意大利不过“五一”。
《五一纪念歌网》。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