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哪些)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0月08日16时55分54秒 357 0

三大全球生态系统(哪三大全球生态系统)

四川省通江县的高明湖公园,曾经是一片不毛之地,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生态湿地公园。程聪摄(人民图片)

游客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游览。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冬季,江西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成为白鹤等候鸟的越冬天堂。鸟类在保护小区内飞翔觅食,成为鄱阳湖区的一道特殊景观。图为天鹅等候鸟栖息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湿地。新华社记者万

在新疆博斯腾湖海心山段湿地,一群鹅喉羚正在觅食。阙虎热摄(人民图片)

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哪些)-第1张图片

在江西鄱阳湖湿地,2000多只白鹤正在悠闲觅食;在湖南长沙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孩子们在自然教室里学习;在武汉这座湿地之城,“湿地与水”的直播正在上演…仅占地球表面积6%的湿地孕育了20%的已知物种。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旨在探讨湿地对维持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突出水与湿地“同生共死、相互依存”的关系。

淡水之母

水是生命之源。由于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上的分布不平衡,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淡水危机,因此21世纪也被称为“水的世纪”。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50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重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由水和土地相互作用形成的。水是湿地的核心,湿地是淡水之母。

它在湿地水源保护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告诉笔者:“在内陆,湿地可以发挥‘海绵作用’:它们在雨季吸收和储存过量的雨水,以减少洪水和潮汐灾害,在旱季释放储存的水,以减少干旱灾害。”

没有水,湿地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海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经是世界濒危物种海鸥的繁殖地。2000年,这里有一万多只海鸥。但随后几年,由于上游一些建设项目的影响,湿地水面面积急剧减少。保护区的水越来越少,海鸥也不来筑巢。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黄河水和地下水补充水源,湿地水面面积再次达到8平方公里。各种植物和微生物重新繁衍生长,鸟类回到这里定居筑巢,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一直在蓬勃运转。2020年,保护区内的候鸟超过10000只,海鸥2000只。

湿地在净化城市水质、防洪蓄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阿克苏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了当地天然的“大水缸”。在降水偏少或偏多的季节,湿地可以合理调节城市各区域的供水,避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洪水,同时保证阿克苏市55万居民的日常生产、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严格保护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保护湿地。十年来,从立法保障、行动实施、科普宣传等方面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到2018年,中国湿地面积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将我国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到2020年将“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列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之一,将湿地保护率纳入中央和地方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标准,加大了对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投入。“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投资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地、湿地保护修复等补助项目2000多个。

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哪些)-第2张图片

目前,湿地的立法保护正在推进。2013年,国家林业局发布《湿地保护条例》,成为中国第一部湿地保护的国家法规。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草案)》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湿地保护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生态系统保护的立法空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供了法律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根据湿地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初步建立了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国家湿地保护体系。其中,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湿地主任陈克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湿地公园建设的原则。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同时大力开展湿地科学的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保护可以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双赢。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道一旦淤塞,面积锐减,水质恶化,生态功能严重退化。2003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按照“生态优先、最大限度减少干预、古为今用、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片区进行严格保护。从2005年开园到2020年底,西溪湿地累计营业收入22亿元,形成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保证了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全体人民的参与

湿地保护应该是主动的,也应该是被动的。中国科学院信息创新研究所副研究员陆善龙空说:“目前我国的湿地保护大多是工程保护,在接下来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可以逐步回归自然状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情况的湿地,实行一地一策。比如有的湿地破坏严重,没有工程干预很难自然恢复。应该对此类湿地进行适当的干预。对于一些已经生态恢复的湿地,我们可以‘积极不作为’,让它们自然发展,防止湿地被过度人工化。”

全民参与是未来湿地生态保护的新趋势。陈克林认为,在未来,公众参与将成为湿地公园的新指标。通过增强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人们可以积极参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卢善龙建议,湿地保护应逐步从政府主导开发转向全民参与的社区开发。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可以设立保护基金,引导成立社区湿地保护组织和团体,通过申请评估的方式将资金下放到社区,实现政府引导、社区组织、全民参与的新时代保护模式。

未来湿地将承担更多的科学和教育功能。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推出公共生态大讲堂,让孩子们用脚丈量湿地,向更多家庭传递环保知识;江苏镇江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自然笔记大赛,开设湿地自然课,向青少年普及湿地知识…卢善龙建议,在湿地保护的新阶段,湿地保护区和湿地旅游承包机构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湿地动植物的类型、分布、习性等方面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制作成保护区或景区的科普材料,供公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