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危机(1923年鲁尔危机)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0月05日08时38分14秒 423 0

鲁尔危机(1923年的鲁尔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魏玛共和国被迫接受《凡尔赛条约》,成为德国人民眼中的汉奸、卖国贼和被诅咒的对象。但相比之下,更让德国民众反感的是,法国人不仅要承担1/7领土的损失,还要承担200年来一直没有支付的战争赔款,还要被法国人羞辱。

作为严厉制裁德国的坚定支持者,法国不同意英美“宽大处理德国”的提议,导致三方联盟出现裂痕。战后法国承担了一个欧洲霸权,这让其他国家很愤怒,尤其是“鲁尔危机”,让它在欧洲更加孤立。

法国制造的“鲁尔危机”真的是因为战争赔偿吗?不是全部。

1923年,由于协约国提出的巨额战争赔款远大于德国的实际支付能力,违约在所难免。英国的提议是允许德国暂缓两三年,美国根本不予理会,法国则坚持必须按时偿还。如果没有钱,企业可以作为等价补偿。

那个被羞辱得体无完肤的德国人,本来已经按期支付了14亿马克,现在却真的付不起了。他要求减速,但法国人断然拒绝。一气之下,他干脆停止支付赔偿金。法国联合比利时,派兵10万占领鲁尔区,逼德国还钱。法国认为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出兵。

首先,保持优势地位。法国人很清楚,德国虽然战后伤痕累累,但仍是一个无人敢惹的欧洲大国。尤其是在与英美结盟失败的情况下,更要警惕德国的一举一动。每当有“期待”的暗示,就要坚决遏制,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

鲁尔危机(1923年鲁尔危机)-第1张图片

其次,监督合同的执行。一场世界大战,人力物力财力几乎耗尽,战争赔款有望走出困境。德国提出不还钱是违约的表现。虽然不能说是“杀鸡儆猴的例子”,但以后难免会有“什么幺蛾子”,必须防患于未然。

但别有用心的是,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煤和铁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大部分重工业集中。也就是说,占领之后,不仅对德国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还让法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一举两得。

法国和比利时军队的侵略立即激起了全德国的愤怒。抗议、罢工、游行此起彼伏。无力对抗的魏玛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赔款,号召民众“消极抵抗”。一是工人罢工,工厂停产,占领军残酷镇压。这就是“鲁尔危机”。

“鲁尔危机”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法国内忧外患。

1923年,为了支持鲁尔区的“消极抵抗”,反对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入侵德国,德国不得不开动印钞机,多印钞票补贴停工的企业和罢工的工人。事实上,在“鲁尔危机”之前,因为沉重的战争赔款,就多印了一些钱来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

“鲁尔危机”后,2000多台印刷机加班加点。结果汇率暴跌,德国马克贬值250倍,物价飞涨,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当时人们收到竣工资金后以百米的速度冲向商店,因为稍晚价格就会上涨。

很快,商品标价10亿马克,一块面包1200亿马克,一盒火柴30亿马克。因为钱太多,大企业不得不用火车发工资;孩子们玩成捆的碎石积木;生活简单地用碎石木烹制。一战后的四年里,德国的物价指数上涨了4815亿倍。

自从法国占领鲁尔区后,当地人民的反抗就从未停止过。再加上通货膨胀,狂躁的人们不再一味的被动抵抗,而是逐渐走向主动抵抗。他们破坏铁路,炸军车,抢物资,把法国搞得一塌糊涂。更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一个国家支持他们,法国更加孤立。

第一,占领鲁尔区9个月后,由于当地人的抵制,运往中国的货物不但没有获得更多的利益,反而比以前少了5倍。当然,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也“感染”了法国,它正以每月物价两倍的速度增加,预计将步德国的后尘。

二是德国经济崩溃,国内革命开始爆发,各种党派发动起义,倾向于推给德国政府。这对整个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一旦德国解体,所有债务都会像俄国十月革命一样被废除。法国不得不考虑严重的后果。

鲁尔危机(1923年鲁尔危机)-第2张图片

更有甚者,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招致了大家的反对。美国对法国这个“老大”很反感,干脆“敬而远之”;与英国的关系也充满矛盾。尤其是在“鲁尔危机”中,我根本不听任何劝告,我行我素。就连比利时也开始撤军,不想再趟法国的浑水。

然而德国先让步,危机解除。

看着法国对欧洲的“烂摊子”,英美认为是时候介入了。他们在利用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大量抛售法郎和法国国债,导致法郎严重贬值;一方面利用法国请求经济援助,迫使其召开国际会议重新研究德国的赔偿问题。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最先忍无可忍的是德国。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让德国意识到了“消极抵抗”的作用。只能是国家分崩离析,而不是“意气用事”,应该抓紧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解决民生问题。决定停止一切“反抗”,认真履行赔偿事宜。

这场突如其来的胜利让法国人感到非常满意。众所周知,在英美的压力下,法国无法在欧洲发挥领导作用。因为从这一刻起,德国的待遇不再是法国一家,主导权掌握在英美手中,他们要为德国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赔偿方案。

这是道斯计划。1924年,在英国和美国的领导下,盟军在伦敦制定了这一计划。内容是:为了使德国有偿还能力,必须提供贷款帮助其恢复经济,并要求任何国家不得因争端单方面对德国实施制裁。从此,法国再也不敢干涉德国事务。

更有甚者,在德国问题上,法国以英国的劝告为准,走上了亡国“绥靖政策”的道路。德国的产业工人和中产阶级也开始相信纳粹的极端思想。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必须带领德意志民族走出屈辱,恢复民族自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5年的时间里,德国获得了135亿马克的国际贷款,而支付的战争赔款只有85亿马克。也就是说贷款金额大于补偿金额,美国也投入了很多工业技术援助。雄厚的资金使德国迅速崛起,10年后再次发动战争。

随着法国和比利时军队的撤离,鲁尔危机解除了。这场危机让法国人再次意识到自己的强大,他们不可能成为欧洲的霸主,也不可能阻止德国再次崛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步英国的后尘,因为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自己可以主宰一切。

俗话说“不作声,不死不死”。战争刚结束5年,悍然对德国发动入侵和军事干预,不仅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高姿态,还使其失去了在欧洲的主导权,甚至引起了其他国家对德国的“同情”,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典范。

你怎么想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