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大学开始“清退” 100%不值得同情
前段时间,广州大学7名学生被退学上了热搜。
之所以被退学,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
而在每封《退学通知书》的末尾,还写着这样一段话:
“祝你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做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请继续关心母校发展。”
有网友表示,这是用最温柔的话,做最狠的决定。
即便文字再怎么暖心温情,也掩盖不了退学背后的残酷。
看过一组数据:
我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比十年前增长近1倍。
但与此同时,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有几百万,其中有5%—10%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
尤其是近年来,很多大学开始纷纷清退学生,这当中不乏顶尖名校:
西南交大4人因沉迷游戏被退学;
上海交大3名本科生被勒令退学;
暨南大学更是一口气拟清退93名研究生……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原本是天之骄子。
寒窗苦读十二年,好不容易考进心仪的学校。
却在大学中马失前蹄,让过去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令人扼腕!
我有一个朋友,在高校当老师。
她曾在朋友圈里感慨:
“在大学教了几年书,我发现学生会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
能考上同一个大学,说明一开始,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但自律的学生会越来越优秀,混日子的则会更落后。
等到四年以后进入社会,他们的人生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的确,许多人在进入大学之前,也曾雄心壮志,对未来充满期许。
但这份期许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大一废材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除了听课,什么都干”。
没有目标,放任自流。
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对自己不负责,可能余生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对于这种情况,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在前不久的新生开学致辞中,毫不客气地直言:
“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是对大学学习的一个严重误判。
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90%因为游戏,100%不值得同情!”
这话听起来有些不近人情,背后却写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和遗憾。
它就像一柄利剑悬在头上,提醒着每一个浑浑噩噩的大学生:
“大学,真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知乎上刷到过一个故事。
他说因为挂科太多,接到了学校的退学警告,不知道要怎么办才能补救。
据他自述,他的家境不是很好,父母都是农民。
而他是他们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一度是父母的骄傲。
可在上了大学后,面对大把的空余时间,他却突然失去了方向。
非但没有勤勉上进,反而变得自由散漫。
每天无所事事,感觉生活像一个大大的死结,把他困在原地。
于是为了消磨时间,他过上了上课看小说,下课打游戏的日子。
偶尔想到父母,他心里也会有种说不出的愧疚。
可身边有同学会说“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份愧疚慢慢就被他抛到脑后。
一直到期末考试,他才慌了神。
有老师划重点的科目还能临时抱佛脚,没有划重点的,他只能两眼一抹黑上了考场。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收到学校的退学警告后,他追悔莫及:
“我真的知道错了!
我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辛苦供我上大学的父母。”
事实上,在大学中“偷懒”的孩子,他们真正辜负的:
不是含辛茹苦的父母,也不是呕心沥血的老师,而是曾经努力发光的自己。
鲁米有句说得好: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我相信,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都曾奋力奔跑过。
那些成堆的模拟卷,用光的水笔芯,就是对努力最好的注解。
他们的曾用自己的拼搏,让那段黯淡得看不见前路的时间在回忆中熠熠生辉。
凭借勤奋和汗水,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可惜的是,在追梦的路上,有多少人把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弄丢了。
还记得全网刷屏的这张照片吗?
14岁的女孩郭翠珠,疫情在家要上网课,可她家里没有网络。
无奈之下,她只能顶着寒风,来村支部蹭网学习。
昏暗的灯光,破烂的课桌,苦学的少女,还有蹲在墙角默默守护的父亲。
这一幕,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大学,对于寒门子弟而言,意味着挣脱苦难,重获新生。
他们心里清楚: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奋力奔跑。
学习,是世上最公平的事情。
那些背过的书,刷过的题,熬过的夜,都是他们通往未来的砖石。
而在大学中不珍惜机会的人,是不是忘记了:
你们曾经拥有的一切,是多少孩子的求之不得?
一旦退学,又浪费了自己的多少心力?
网上有个提问:
“如果当时没有考上大学,你会损失和错过什么?”
有一个高赞回答直击人心:
“这个社会,正在经历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时代,而你可能大把时间正在荒废掉。
而读书,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你能抓住的为数不多的,能够提升自己生活圈子的方式。”
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海明威曾说过: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换言之,如果你上过大学,大学的印记也会伴随你的一生。
总有人说学历不重要,能力才重要。
即便考上大学,最后还不是要平凡一生,做一份普通的工作。
可现在社会变化很快。
在以前,或许能识字就算是文化人。
可在如今“遍地都是大学生”的情况下,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更大。
相同的条件下,企业还是会更倾向录取学历更高的人。
学历不代表一切,但它往往能在关键的时候拉你一把。
一纸文凭,起码可以让你别再向下滑落。
它不仅能让你在毕业后面对工作有更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拓展,眼界的提高,圈子的积累。
14年前,那个高考0分考生徐孟南,用自己的年少轻狂,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没有文凭的他,只能辗转在各类工厂,干没有技术含量,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体力活。
每当他想换个好工作,但体面一点的工作,对学历都有要求。
就这样过了10年,他幡然醒悟。
在2018年,徐孟南重新参加了高考,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
他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专业成绩总是保持学院第一。
最终在2021年的时候,徐孟南专升本成功,被安徽艺术学院录取。
这个世界有很多个“徐孟南”,在被现实撞个遍体鳞伤后,心里都藏着一句:
“我当初要是好好学习,就好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徐孟南一样,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所以,趁现在还来得及,不要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安逸;
也不要在该努力的时候,持续懈怠。
我相信,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