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中国式家长》评测)
中国父母(中国父母评价)
今年年初,《旅行青蛙》这款游戏的火爆,让很多人体会到了“养儿育女,方知父母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让很多人沉迷于为人父母。
这几天又有一款游戏带来了一波“养儿子”。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中国父母》,看名字就知道是非常正宗的国产独立游戏。
《中国父母》9月29日发售,仅两天后就登上了Steam热卖榜第二名。第一名是另一款国产独立游戏《吴泰画卷》。
《中国父母》的游戏类型本身就是角色扮演。玩家要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的父母的角色,让孩子在游戏中一步步学习成长,重新经历从出生到小学、中考甚至最后高考这些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
“中国式家长”和“中国式学生”的矛盾可以说是非常激烈的。一方为孩子辛苦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而痛苦,另一方由于父母的热切期待而压力巨大。那么这个游戏将如何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一开始,游戏很简单。作为刚出生的宝宝,自然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个阶段,你父母对你的期望很简单。他们只希望你健康成长。
游戏是回合制游戏,主要玩法是“挖脑洞”和“排期”。
挖个脑洞可以通过翻地砖这种好玩的小游戏来提升自己的身体属性。一个人每挖一个脑洞,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行动力,当行动力耗尽时,就无法继续挖下去。
在童年时期,可以通过在大脑中挖洞来提升的属性只有“体质”和“智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情商,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的方块,也会有专门的方块来提升你的天赋属性,可以增加你的天赋属性(影响每回合自然增加的属性数量)。
孩子的属性会影响他在学习某项技能时的理解,技能所依赖的属性是不一样的。当相应的属性提高后,学习该技能所需的悟性会降低,而这些技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决定他会成为富商、文豪、运动员还是另一个职业。
日程可以通过安排不同的日常活动来添加自己的属性,每天最多6个活动。
学习和娱乐这两种日常活动各有侧重。学习中的活动主要可以提高记忆力和智商,而运动相关的学习项目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娱乐活动是为了增强想象力,魅力,情商等等。
在日常活动过程中,会有一定几率获得某项活动的专属专长。
这些特长可以用在紧急情况下父母之间的“面对面”(残酷的竞争从娃娃开始),也可以用在一些选秀节目中。
日常活动进行中也会出现一些随机事件,从而增加或减少主角的一些属性。这些事件都是我们在各自的幼儿时期或多或少经历过的,比如被外人夸漂亮(我不是,我不是)。
有的孩子很有钱,玩具永远是最好的,其他很多孩子也会跟在后面。
游戏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在一些日常事件中设置了小问卷。你选了之后,你就可以看到有多少玩这个游戏的玩家和你有类似的经历。
当然也会有一些事件讽刺当年的一些社会事件,比如引起巨大轰动的XX奶粉事件。
当然,给孩子起名是很重要的。为了孩子的未来,我给他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幼儿园阶段,家长的期望会开始与孩子的未来相关,希望孩子进入重点小学,从而“赢在起跑线上”。
之后小学是重点中学,重点高中,每个阶段标准不一样。作为第一代孩子,所有属性都很平庸,基本上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最终,我努力的“儿子”高考只考了475分,被江西财经大学录取。
后来做了小生意,在父母的安排下相亲。幸运的是,相亲对象中有一个是女学生。当时他们感情很好,但是最后没有在一起。
不得不说这个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坏结局,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还好,我们还有机会重新开始!
因为游戏的存档可以一直走下去,每一次高考后的生活都会影响这个游戏存档的下一代的命运。例如,父母的一些天赋属性和个性会遗传给世代相传。
图为二代孩子的天赋。第一代只有5项。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赢在起跑线上”。父母当年的遗憾,让孩子说完吧!
按照这样的设定,只要坚持努力,一代孩子终将考上名牌大学,登上人生巅峰!
目前《中国父母》在Steam上已经收到了3900多条评论,普遍好评特别多,在Wegame平台上好评率也差不多。可以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中国家长的差评大多来自于游戏本身的高重复性。毕竟每一轮的核心玩法都是挖脑洞,做日常安排,所有突发事件都固定在某个阶段。
网友的好评大多是因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从主角的经历中找到了共鸣,仿佛看到了原来的自己。在一个网友的评论里,就是五个字:我自己玩。
不管是在游戏里可以买到零食和玩具缓解压力的食堂。
或者你竞选班干部的时候,和同学互相揭发,为自己拉票。
过年的时候和亲戚斗智斗勇要红包,最后还是被我妈中饱私囊。
二十多岁的小发坐在那里,深情地看着,都是她十几岁的影子!
更别提和女同学聊天时挠耳朵了。当你害怕说错话,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夕阳下的奔跑和逝去的青春?
游戏的优势除了情怀,一些特殊事件造成的小游戏的多样性也为游戏增色不少。比如过年亲戚发红包作为一个点击游戏,你需要点击鼠标控制游泳栏在倒计时结束时停留在橙色区域,否则拿不到零花钱。
提起“中国式家长”这个词,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个贬义词,与之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就是“死板”、“迂腐”、“应试教育”、“年级第一”等词汇。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中国父母”,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在“中国父母”教育下长大的人感受到父母的难处。
比如一场比赛结束,看到自己努力的孩子最后只考了个低分,没有考上自己想要的学校,你是不是有点失望?
比如高三学业压力大的时候,知道娱乐节目中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黄冈秘考”等活动不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但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属性,让他们更快的学习各种考试科目,提高高考成绩,你会安排他们做一些缓解压力的活动吗?
你可能会说考的差不多没关系,但是如果孩子最后没有一份好的工作,没有一技之长,甚至曾经喜欢的女生相亲拒绝了你的孩子,你该怎么办?
这样,在游戏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国式家长”。
现实中不也是这样吗?父母的想法和做法不一定对,但父母期望孩子好的初衷并没有错。
“养个孩子才知道父母的好”不是空句,更不是废话。或许这才是这个游戏真正的核心,除了让你再次体验童年生活。
“我考不上北大,但我儿子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