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示怎么写(关于请示公文的写作技法讲解)
如何请示(请示写作技巧讲解)
讲解请示的写作技巧。
意译
新《条例》第八条第十一款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示、批准。其使用频率极高。虽然同为“意见(向上)”和“报告”,但却是“同轨不同轨”。“请示”和“意见”上去很像,有一定的交叉性。两者都要求上级机关对自己提出的事项或问题给予批准、批示或认可,即这两种语言的写作方向和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但又有离散性,主要表现在提出的事项和内容上的差异。“请示”的内容多涉及“人、财、物、机构、编制、出国”以及工作中需要上级决定的重大事项或应由上级批准的事项等具体事项,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硬件”;向上“意见”的内容多是对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提出意见和解决办法,请求上级给予指示或支持。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软件”。
“请示”按其行文目的和作用,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请示,即直接向自己的上级领导或指导机关请示或批准;二是批文请示,即对某一方面工作的意见以“请示”上报上级,批文请示送有关单位办理。
技能和技术
请求的内容结构一般包括三部分:标题、正文和结尾。
1.标题。注明需要请示的主要问题,即“原因”,并加“请示”二字,如“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请示”、“石化总公司关于建设职工大学的请示”、“县水务局关于加强北塘水库建设的请示”。
2.文字。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关,写“为什么要请示”。即请示的原因和背景,即请示的依据、出发点和目的。
在中国气象局向国务院提交的《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请示》一文的开头,说明了以下信息: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局部地区增加降水(雪)、减少冰雹、防止霜冻的科技手段,已成为防灾减灾特别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已经在各地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科技水平和运营整体效益亟待提高,人员培训有待加强。为了促进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上面这一段,属于“请示”的总结,说明了请示的依据,即“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保护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说明询问原因,即“存在的主要问题:……”;请求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促进……的作用”。然后,通过一个转折句“以下意见”转入第二层次。
第二关,写“问什么问题”。内容简单写的一以贯之,一气呵成;内容用“分条列项”的方法表达更复杂。还是以上面的《请示》为例,它在第二层次写了四条意见:
一.政策和宗旨
第二,加强科学研究
第三,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四、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这是向国务院请示的具体内容。
3.结束了。明确要求,语气谦逊。
请求上级批准请求,代替上级提前准备批语。
大意
写好“请示”的要领包括以下三点:
1.准确理解“请示”的写作对象
“请示”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自己的上级机关。这里所说的“上级”是指与自己有领导或指导关系的直接上级,如县教育局。县政府与它是领导关系,市教育局与它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县委、县教育局党组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县某局需要一笔资金,给县财政局写信时用了“请示”;第二,某县县委给市委宣传部写信,关于县学习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整,也用了“请示”。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严格确定“请示”的写作对象,不能把“请示”与“申请函”、“告知函”混为一谈,更不能把上级机关的某些职能部门等同于“上级机关”。
2.把握“请示”的内在逻辑
一个请求不论长短,其内在逻辑由“为什么要请示”和“要请示什么问题”两个层次构成。所谓“为什么要请示”,通常包括请示的依据、背景和理由;所谓“问什么问题”,就是要求上级部门为我们解决什么,如何解决。
在“请示”的末尾,按照惯例,一般写为“否,请指示”、“请指示是否可行”;请示上级批准,一般写“以上如无不妥,请批准……并执行(办理)”;有的“请示”涉及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的措施,有的写“请指示”字样:“请指示”;对资金、材料、设备的“要求”,请将“请注明”写成“请核实”。
3.“焚香敬佛”
所谓“烧香”,比喻写请求时坚持一段文字。即一个请示只能向上级请示批准一个问题,以便上级及时、专一地处理;所谓“尊佛”是一个比喻。请示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不能有多个请示。长期请示容易导致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延误审批时间或因审批意见不一致导致下级难以跟进。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时,应遵循谁有权批准谁请示的原则,可将另一上级单位列为抄送单位,以便对方了解情况。如果行政关系在中央、省、市,而党的关系在省、市、地、县,就不能把党政的上级机关并列派出,而是按照党政各自的分工,以行政的名义请示上级党委或上级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