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什么?)
学习的目标是拥有有效的个人知识体系。
虽然很多人离开了学校,通过努力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主导人们学习的形象依然是学校——中学、大学、研究生院。我们将要讨论的学习与你所熟悉的学校学习有很大的不同。简单来说,我们成人学习者关注的焦点不再仅仅是知识世界。我们处在知识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更应该关注两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最终会成就我们自己。
我们处于知识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

现在,我们思考和学习的立足点是现实世界,而学习的行动是进入知识世界,获得知识和技能,然后再回到现实世界。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会因立足点不同而大相径庭:只有关注知识世界,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才是获得的知识;考虑到个人,我们要学习的是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考虑到更进一步的现实世界,我们更关心如何去做,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然后有明确需求的去学习和优化我们的知识体系。
以前人们讨论学习的时候,想的都是如何学习知识。在把现实世界清晰地描绘到学习图景中后,在上图中,人的学习重心至少应该向右移动,集中在个人已经掌握并能够运用的知识和技能上。一般来说,人们把一个人的“个人知识体系”称为其知识、技能和思维模式的整体。现在人们经常谈论个人知识体系。在这里,我也把拥有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作为学习的一大目标。
所以有一个问题值得进一步追问:我们个人的知识体系是由什么构成的?你也可以问:我们要学什么知识?
我们不会讨论知识的各种定义和分析,因为我们可以从各种关于认识论的著作中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的书侧重于实际工作,采用柏拉图的定义,即知识是“经过验证的真实信念”,或者德鲁克的定义,即知识是“对行动结果有效的信息”。
以前,当需要把知识细分清楚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把要学的知识细分为知识和技能。知识可以靠老师教,技能需要自己练。教学专家朱莉·德克森(Julie Derksen)采用了《认知设计:改善学习体验的艺术》中的知识和技能二分法。但是,她进一步细分,发现除了知识和技能,还有其他重要的东西。她认为学习应该消除学习者之间的六个差距:知识、技能、动机、习惯、环境和交流。
在我看来,把我们所学的各种知识统称为“个人场景知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知识是在场景知识之前由个人构成的。在《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一文中,哈耶克讨论了一种常常被忽视的、与带有普遍原理的科学知识相对应的知识,即特定时间、地点和场景的知识,他称之为场景知识。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称赞哈耶克是专注于特定场景不证自明的知识的先驱。当我们从实际工作中学习时,我们学会了获取这样的知识。
哈耶克在讨论中特别谈到了这种知识与学习的关系:“今天,任何认为科学知识不是所有知识的概括的人,简直就是异端。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就会知道,当然有很多非常重要但是没有条理的知识,就是关于具体时间地点的知识……我们只要去思考就可以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完成理论训练后都要学那么多。学习各种工作占据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在各行各业,我们对人、当地环境和特殊情况的了解是多么有价值。”
我们所学的知识往往是个人的,所以我觉得不妨进一步引申,把我们所学的各种知识称为“个人场景知识”。哈耶克在《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中指出,他所讨论的那种知识永远不会以集中的或整体的知识形式存在,而只会以分散的、不完整的、常常是矛盾的知识形式存在。但是,当我们谈到场景知识的时候,还是很容易认为它和科学知识一样具有普适性。现在加上“个人”这个词,我们进一步明确,它与我们个人有关,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所以它一定不是以集中的或整体的知识形式存在的。
总的来说,作为成年学习者的你我,在这里谈知识,是在谈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现在的自己有用的知识。我们在知识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经历,会使我们掌握多种个人场景知识,大量大大小小的个人场景知识,最终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