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原名(你所不知道的老舍)
老舍原名(老舍你不知道)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本名佘雨,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一家四代》、《茶馆》等。
老舍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正红旗人满族家庭。父亲一个月挣三两饷银,为了保卫首都,在“庚子国难”中牺牲。
从此,老舍一家就“由母亲独立抚养”了。在老舍的《我的母亲》(1943年《半月文学作品》)中,他写道:“为了我们的衣食,我的母亲不得不为别人洗衣服、缝衣或裁缝衣服。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常年鲜红微肿。
我们都知道老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文学大师,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老舍先生其实是一位武术大师。
梁实秋先生在关于老舍的文章中提到,老舍为了文学创作和工作,非常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
老舍先生曾为梁实秋的女儿梁题词:“身强体壮,学习好,是最好的公民。”
对此,梁实秋说:“虽然是笼统地鼓励落后,但也可以看到老舍的不做作、亲切的态度。他很清楚‘身体强壮’的重要性。”
老舍自己也在自我谴责中说:“没有身体,就没有一切。”所以老舍先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总是非常注重体育锻炼。
老舍的长女姬叔在《从父亲老舍的满族与好习惯》一文中说,1930年夏,老舍从英国途经新加坡时,做了几个月的教师,后经上海回到北平,“投宿在他的同学兼好朋友白帝洲家中”。
一天,《北平学生画报》的记者陈逸飞去拜访他。他在房子里练习拳击。他告诉陈逸飞,自己练的是昆仑六合拳,家传拳法,以气功为主,目的是养生防身。陈不相信他能为自己辩护。二人一过,便可大败陈。”
1933年5月,老舍离开北平,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因腰疼难愈,遂拜山东武林高手马自远为师。他先学太极,“后练步,重义腿”,练查拳,洪拳,六道短拳,等等。“他还学会了矛和剑以及反击的技巧,其中许多是外面很少见到的”。
一年后,老舍学会了20多套拳,他的病治好了。为此,老舍特意赠送给师父马自远一把折扇,并在折扇上写下了自己所有的习武经历。
1934年,老舍全家迁居青岛,成为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一天,学生臧克家去老舍家做客。当他看到各种武器如刀、枪、棍等时。,他意识到自己的老师老舍是一位家庭教师(臧克家晚年永远地回忆起老舍)。
1935年,在山东大学的春节欢送会上,老舍为师生表演了一套剑术。天津报以“荒年,除夕,青岛山大狂欢,笑老舍,显身手”为题做了详细报道。
老舍一生习武,战胜疾病,强身健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老舍只身前往武汉,加入抗日队伍。
当时正好在武汉视察国防工程的冯玉祥将军,看到老舍不仅写文章宣传抗战,而且在寒冬腊月还每天坚持练武,于是借此机会向身边的战士宣传和学习老舍为抗战练武的精神:“你们见过舒社宇先生吗?他每天早上都穿着轻便的衣服打仗,没有一天不穿。”
抗战时期,老舍先生有一段佳话。北新出版社出版的《青年世界》催促老舍起草。老舍在寄稿子的同时,幽默地寄了一封带有戏曲味道的信:
“元帅发来紧急命令:里面没有粮草,外面没有士兵!少年带着枪骑上马,在青年世界里兜风。吠!马来人!参见元帅。有多少军队?给我一句话!还是老弱残兵!帐后休息!秩序!安静!正是:旗帜鲜明,杀气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