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不分封诸王(唐朝为什么不分封诸王)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14日09时57分54秒 404 0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鉴于周朝的诸侯纷争导致天下大乱,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就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基本上杜绝了各诸侯王爷称王称霸的局面。但刘邦在建立汉朝后,没有吸取历史教训,又大肆分封藩国,尤其是对刘氏家族的分封,结果导致汉景帝时引发七王之乱,大大影响了汉王朝的统治与发展。直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各蕃国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清朝为什么不分封诸王(唐朝为什么不分封诸王)-第1张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又对二十几个儿子封王封国,想着可以让他的子子孙孙保卫朱氏王朝,可却没有想到内乱首先从他的儿孙身上爆发,燕王朱棣由于不满侄儿建文帝的削藩政策,起兵造反,夺取了皇位。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汉王朱高煦又发动了对侄儿宣宗皇帝皇位的争夺。到了明武宗时期,又发生了安化王和宁王之乱。这不断藩王动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明王朝的实力。

而清朝虽然在开国初期对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汉人分封藩王藩国,但在平定三藩后并没有对任何人分封过藩国,包过满族的王爷贝勒们。清朝最高统治者实行王公侯伯子男爵制度,参照晋时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只有爵位、俸禄却没有封地,不在地方任职,王爷贝勒们实际上就被圈禁在了京师,置于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谋权篡位的机会。

清朝为什么不分封诸王(唐朝为什么不分封诸王)-第2张图片

虽然表面看起来这是清朝最高统治者削弱与限制了他们宗族的利益,实际上这才是从他们宗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在吸取了明亡的沉重教训后制定的符合最高统治者利益的最佳政策。并且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皇族造反的可能,维护了社会稳定,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清朝的王爷贝勒们为何都呆在京城的原因应该分开看。

刚入关顺治时期,清朝还遗留着大量关外时期的传统,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是之一。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军国大事全由这决定。这种时候王爷贝勒们离开京城就相当于放弃了中央权力,赶他们他们也不走啊。同时满清刚入关统治基础薄弱,一直担心会被再次赶出关外,权贵集中在京城也便于撤退。

而从康熙朝开始皇帝就在不断想办法加强中央集权,鉴于前代及清前期三藩之乱的原因制定清代封爵原则建国之制不可行,封爵之制不可废,彻底废除了前代分封就国(到所封的地方)制度,诸王不锡土,就其封号但予嘉名而不加郡国。王爷贝勒们这回事想出京也出不去了,除非皇帝差遣否则王爷贝勒不得离京。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设立南书房,又名南斋,抽调一些翰林官到南书房办事,重要的谕旨都直接命南书房撰拟,南书房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蒙古族部落准噶尔激战,雍正皇帝为及时处理军报,由户部设立军需房,在宫内的隆宗门内办公,在内阁挑选谨密可靠的中书、笔帖式等参加工作,以密办军需。

清朝为什么不分封诸王(唐朝为什么不分封诸王)-第3张图片

雍正十年(1732 年),颁发"办理军机处钤封印信",正式宣布此一重要辅政机关的存在,军需房改称军机处。自此以后,军机处便成为辅佐清朝皇帝工作的主要办事部门,一直存在到清末改设内阁总理大臣时止,共存在了约180 年。

军机大臣以内阁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在军机处行走,而逐渐吸收了内阁或部院的职权,其职掌范围日益扩大,它不仅掌戎略,举凡军国大计,莫不总揽,于是逐渐取代了内阁的职权,国家威命所寄,不在内阁,而在军机处。军机大臣差不多每天都要朝见皇帝,报告和请示工作,诸如呈交遵照皇帝意图起草的各种"上谕"草稿和转达皇帝指示的"廷案"草稿、提出人事任免名单以及回答皇帝询问的各种问题等等。这是当时清王朝中央最重要的领导工作方式之一。

自从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内阁权力虽然渐为军机处所夺,但内阁承办国家刑名钱谷等政务的工作,并未轻减。虽然建立了军机处,正式奏章还是由内阁上报下达的,因为有内阁来处理极其大量的公开性的政务,才能保证军机处不陷于一般公务中,可以更有效地辅佐皇帝处理好有关的机要性工作。

雍正在位期间,清朝开始在地方每省设巡抚(有的一省或几省还设总督)。总督、巡抚的权力很大,掌握一省或几省的军政大权,但是由于清代有严密的监察体系和措施(包括御史制度和密折制度),所以清代地方权力虽大,但是一直效忠中央。

乾隆皇帝即位后服孝,安排数位总理事务王大臣进入军机处,所以将军机改名总理事务处。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服满亲政,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自请罢职,恢复军机处名称,自此遂成定制,军机处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核心权力机构,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几乎可忽略不计,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