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之变的真相(马嵬坡杨贵妃之死真相)
马嵬坡之变,是唐朝中期发生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被逼自尽,同时玄宗皇帝的宠臣,也就是杨玉环的兄长杨国忠当场被杀。
除了杨玉环和杨国忠因此事而死之外,受到该事件株连的王公大臣也不在少数,而唐玄宗李隆基本人,也自此退出了政治中心,无奈的将权力交给了儿子李亨。
虽说马嵬坡之变,是以玄宗皇帝黯然收场而告终,但在这场事件中,却有诸多堪称诡异的地方。
而最诡异的地方之一,莫过于玄宗皇帝对整场事件的态度。
之所以说玄宗皇帝态度诡异,问题出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身上。
陈玄礼,是整个马嵬坡之变的核心人物,正是在他的带动下,杨国忠才会被杀,并且,也还是他,向李隆基进言逼杨贵妃自尽。
从记载中来说,陈玄礼是马嵬坡之变的主要发起者和实施者。
但问题在于,时任龙武大将军,且掌管禁军,负责保护唐玄宗人身安全的陈玄礼,是没有理由这样对玄宗皇帝的。
之所以说陈玄礼没有理由这么做,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陈玄礼是李隆基最忠诚的部下之一。
陈玄礼早在李隆基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追随于他,而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对姑侄发动了唐隆政变时,陈玄礼全程参与,并在其中出力颇多,因此在事后得到李隆基的重用。
等到李隆基登基之后,陈玄礼荣升龙武大将军,掌管禁军并负责宿卫宫中,说白了,就是李隆基的贴身保镖。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对于自身的人身安全是相当重视的,因此,能成为皇帝贴身保镖的人,通常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由此可见,陈玄礼在李隆基心里的位置还是很高的。而陈玄礼本人,也在龙武大将军这个岗位上干的是兢兢业业,从李隆基登基开始,一直干了足足四十五年。
如果再加上陈玄礼在李隆基登基之前,两人共事的时间,那么陈玄礼追随李隆基,起码也在五十年以上。
也就是说,陈玄礼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都是追随着唐玄宗,如果说他不忠心,恐怕没人忠心了。
也正因为他忠心耿耿,李隆基评价他为淳笃自检,而且在唐玄宗因安禄山叛乱从长安城出逃时,又委任陈玄礼为亲兵护卫总指挥,全面保护李隆基的出逃后安危。
这样的人,完全没有理由去发动那场对唐玄宗极为不利的事变。
其二,擅自杀掉皇帝的外戚,不符合陈玄礼的行事风格。
前文提到,李隆基曾评价陈玄礼为淳笃自检,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说陈玄礼这个人,做事安守职责本分。
也正是因为他安守本分,认认真真地做好了分内的工作,才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李隆基信任。
而安守本分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不该他管的事情,他必然不会去管。
但诛杀杨国忠这样的皇帝外戚,显然并非是他职责所在,他只是一个内廷势力的首领,即便是资历深,但他不是不知道杨国忠是李隆基的宠臣,也不是不知道杨玉环是李隆基的爱妃,即便是他对这二人有所不满,但也不至于杀了杨国忠和逼死杨玉环。
更何况,杨国忠的地位决定了他不是普通人,而诛杀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
这不是随便杀一个路人,而是要杀一国的宰相,并且还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杀这样的人,很可能会影响国家的命运,至少也会带来政治上的巨大震动。
这样的后果,显然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所能承受的。并且,这也和他一向以来,淳笃自检的性格不相符,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得直接,就是对李隆基落井下石。
但事实上,陈玄礼确实做了,前文也提到,是他提出诛杀杨国忠,也是他向李隆基进言,赐死了杨玉环。
那么,问题就出在这里,陈玄礼为何要这么做?
有一种说法,是说陈玄礼是受到了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唐肃宗李亨的支持,因为李亨急于登上皇位,因此就联合陈玄礼,除掉了李隆基身边的人并将其架空。
但这种说法明显有些牵强,在史料的记载中,李亨对陈玄礼要杀杨国忠这件事,是持犹豫不决的态度的。
也就是说,在陈玄礼给太子李亨传话时,李亨不仅没有表达出明确要怎么做的意思,并且,两人还没有见面沟通,只是由李辅国代为传话而已。
而在传话之后不久,就发生了马嵬坡事变。
因此,李亨至少在杨国忠和杨贵妃死之前,是没有参与此次事件的,更谈不上出谋划策,所以,受李亨支持和指示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而另外一种说法,是说陈玄礼发动的马嵬坡之变,属于偶然性事件。
这个说法认为,马嵬坡事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包括陈玄礼在内的禁军将士们,无法接受因杨国忠导致国家逢此大难,并且连夜赶路,又渴又饿,连气带怒之下,才自发的组织了这次事变。
但这个说法,同样也站不住脚,因为陈玄礼杀杨国忠,不仅仅是只有马嵬坡这一次,在此之前,陈玄礼就曾经下过手。根据《旧唐书》记载,早在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刚传到长安的时候,陈玄礼就派人在城中刺杀杨国忠,但由于杨国忠出入皆护卫重重,因此陈玄礼并没有成功。
为什么先后两次非要杀杨国忠,难道陈玄礼不知道杀杨国忠带来的后果吗?他当然知道,之所以要杀杨国忠,是因为陈玄礼是受人指使。
不过,这个指使陈玄礼的人不是李亨,而是唐玄宗李隆基。
也只有这样,前后才可以解释得通,就是陈玄礼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策划了这次事变。
这么说同样也是有一定证据的,在《旧唐书》的记载中,陈玄礼是先请示了李隆基之后,才动手杀杨国忠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诛杀杨国忠,并非是陈玄礼私自行动,而是在得到了李隆基的肯定之后方才动手,毕竟以陈玄礼当时的地位和身份,也就是李隆基能指挥动他,旁人包括李亨在内,都使唤不动。
因此,诛杀杨国忠,甚至赐死杨玉环,这一切都有可能是李隆基在自导自演的戏码。
那么,李隆基又是为何要这么做呢?这就是开头所说他的态度问题了。
这个态度就是,他不想跟着杨国忠一行人去入蜀避难,因为一旦他去了,能不能回来就难说了。
安禄山造反,长安城危在旦夕,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唐玄宗便计划秘密逃往蜀地,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说玄宗确实存在有逃往蜀地的意愿,但去蜀地这个方案,也是杨国忠一直鼓吹的方案。
换句话说,唐玄宗是在杨国忠的建议下,最终决定了前去蜀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