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大将周亚夫是怎么死的
(说历史的女人——第607期)西汉时期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谋臣和名将,尤其是西汉建立之时,比如一代名将周勃。周勃这个家庭很出将才,可谓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周勃次子也非常厉害,他就是周亚夫。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周亚夫的用兵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后世也基本对周亚夫的用兵能力表示肯定,甚至有人认为他是西汉初期韩信之后最善于用兵的帅才,战无不胜,战绩卓著。后来周亚夫也确实在军事上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堪称汉景帝时期的一代战神,可是一代战神周亚夫因何而死?历来争议很多,但仅史学家易中天一语中的,说出了历史真相。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周亚夫的军事成就和他的个人命运。
我们先看一下周亚夫所处的历史背景,周亚夫是在其兄周胜之因罪而死之后,汉文帝选周亚夫继承了其父周勃的封爵。史载中说汉文帝不忍周勃的封爵就此消失,但是说句实在话,功臣的封爵消失,汉文帝心里那是巴不得呢,有什么不忍?不过是担心天下人的舆论罢了。毕竟汉文帝的位置那可是周勃辛辛苦苦从吕氏嘴里抢出来,献给他的。
不管怎么样,周亚夫继承了老爸周勃的爵位后,算是正式成了地位显赫的高官贵族。
周亚夫入仕之后,一生主要有两大成绩,一则是细柳阅兵,一则就是平定七国叛乱。前者是抵御匈奴,迫使匈奴败退,后来汉武帝时期能够顺利战败匈奴,与周亚夫在此时所做的铺垫工作有着重要的直接关系。后者是平乱,七国之乱声势十分浩大,七大同姓王联手,举国震动,倘若七国胜利,那么西汉将避免不了一场帝王的争夺大战,战火还不知要再蔓延多少年,但这一场声势震动朝野的叛乱,被周亚夫等人仅用3个月就摆平了,维护了西汉帝国的统一和和平,此功之大,不必细表。
可是周亚夫的这两大功劳却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前者抵御匈奴,是在汉文帝时期。正因在抵御匈奴中的杰出表现,周亚夫让汉文帝刮目相看,认为这是可以重用的将军。因此,汉文帝在临终之际,对自己的儿子刘启进行后事交代的时候,特别提醒他,如果哪天遇见大难,周亚夫就是解决危机的人。
到了汉景帝刘启时期,果然就遇到了大问题,那就是七国之乱。结果周亚夫果然没有辜负汉文帝的期望,为他的儿子刘启解决了这个大麻烦。但周亚夫这一次立下功劳,却没有让他成为汉景帝最信任的肱股之臣,反而成了汉景帝担心或猜忌的大臣,甚至不惜冤杀周亚夫。那么改变周亚夫命运的玄机到底在哪里?
如果按照史料记载来看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去看看那一则所谓的相士预言,说周亚夫在年轻的时候,古代第一女神算许负曾经给周亚夫算过一卦,说他是大贵之命,能够封侯拜相,但结局极惨,是活活饿死。
那么关于这类没有依据的记载,可信程度其实不大。有史家认为这不过是后世史官为了让周亚夫的冤死更加顺理成章、甚至是更加顺应天意,故而作此记载。说到底,不过是转移皇帝汉景帝的责任,原因很简单,史官是不能说皇帝不好的,更不能说皇帝冤杀功臣良将,这就等于抹黑皇家威严,但如果说周亚夫的命运是早已注定的话,那么这个责任似乎就跟皇帝无关了,或者说关系不是太大了,至少具有淡化皇帝责任的效果。
其实后世之人在论说周亚夫命运之时,也几乎常拿那一则卦言来说事,说周亚夫之死是早已注定了的。照此来看,后人也几乎忽略了周亚夫之死的真实原因了。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远非如此。真相哪能仅凭一个算命的几句话就定论呢?人间自有公道,不过总是自有后人评说。这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之人是不敢说的。
关于周亚夫的死,除了相士许负的这个依据之外,有没有更确凿的历史依据呢?有,当然有,这个依据正是易中天先生一语中的,所说出的历史真相:周亚夫之死不过是老少两代帝王交替中的政治牺牲品。周亚夫死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汉景帝去世的时间相对而言有点早,活了48岁,就因身体不好患病去世。而太子刘彻,就是以后的汉武帝则年龄又比较小,还不到成年,所以汉景帝刘启在临终前是提前给刘彻举行的成年礼。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皇帝去世,小皇帝又太小,有点青黄不接,难免心里担心。他自己就是活生生的案列,汉景帝继位之初,就因为过于依赖和信任重臣晁错,最终酿成七国之乱的大错。所以,他应该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再次面临自己的处境的。
第二个方面是周亚夫性格的问题,周亚夫身为武将,虽然官拜丞相,但他骨子里的那种直率和耿直却无法改变。治军可以严肃,容不得半点马虎。但是为政却不能按照治军的路子走,为政是需要手段的,甚至是需要一点花花肠子来做铺垫的,最次也要懂得委婉处理某种关系。可是周亚夫是一颗将帅的心,他哪里懂这些呢,就算懂,他哪里能够做得到呢?在他眼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嘛。变通,大概是做不来的。
因此,有一则记载说汉景帝曾经摆了一个饭局,故意不在周亚夫的座位前安放筷子,周亚夫入座后,一看没筷子怎么吃饭啊。如果换个聪明的大臣,大概会随机应变发现事情的不对头。可周亚夫就是周亚夫,他不但没有看出其中的玄机,反而找旁边的服务人员要筷子。而且还有点不太开心,这就麻烦了,汉景帝一看,哎妈呀,这么大点的事他都容不下啊。等周亚夫离开的时候,汉景帝看着周亚夫的背影,心想如此之人,哪里是我年少的儿子刘彻能够驾驭得了的啊!
第三个方面无中生有的谋反罪。周亚夫最终被处死,最直接的罪名是谋反。原因是周亚夫的儿子见老爸老了,就偷偷准备后事的材料,准备了500甲盾。他偷偷准备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西汉法律规定,个人不得私藏甲盾器械。说白了,就算准备后事,也是违法的。可是这准备带到地下的物品,却成了周亚夫谋反的铁证。
当年周勃也被汉文帝以谋反罪抓紧监狱,可是后来薄太后出面救了周勃。如今周勃的儿子周亚夫也被以同样的罪名抓了起来,可此时却没有薄太后了。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周亚夫带兵在前线的时候不去谋反,如今老态龙钟手无兵权,他还谋反个什么呢?他难道老糊涂了吗?显然不是,且看当时的审讯问答就知道这谋反罪是莫须有,但却摘不掉的。
审讯官说:你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说:你们凭什么说我谋反?
审讯官说:哼,就算你现在没谋反,肯定也是打算死后到地下去谋反的。
面对这种强辩,周亚夫是百口莫辩,气得半死,为了自证清白,周亚夫不惜绝食5天,吐血而逝。
结语:根据这3大原因,我们也基本对周亚夫的情况略知一二了,说白了,周亚夫之死因,虽跟自己的性格有关,但追根究底,还是易中天说得对,他的死是因为老少两代帝王在更替时候的政治需要。倘若汉景帝多活二十年,他或许不会这么早得处死周亚夫。倘若继位的汉武帝刘彻已经是个二十多岁的男子,那么汉景帝也或许会让周亚夫多活几天。可是,条件都不满足。周亚夫,一个性格桀骜不驯、功劳卓著的功臣,偏偏架在早逝的汉景帝和年少的汉武帝之间,他就必须得死。他死了,汉景帝就能死得安心,汉武帝称帝后朝局就能更加稳定。
参考史料: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