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木活字印刷术的缺点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10日09时02分32秒 1008 0

中国的四大发明当然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却并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概念。英国人李约瑟博士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他说中国曾经对人类文明有巨大的贡献,有四大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四大发明其实是一个西方人视角的概念,反而是中国人对于它们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体会并不是很深刻。这一点鲁迅先生当年有句非常著名的断语: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如果说火药和罗盘对于军事和航海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那么剩下的两个,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四大发明中剩下的两个,都与书有关:造纸术、印刷术。正因为纸张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载体变得廉价;正因为印刷术的发明,信息的传播才得到了真正的普及。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木活字印刷术的缺点-第1张图片

听上去像是老生常谈的结论,但是真正要体会这其中的意义,其实并不简单。而这个过程中包含的曲折,可一点都不简单。

四大发明中提到的印刷术,说的是活字印刷术。这个的确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有关活字印刷术最早、最重要的记载,不过是北宋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寥寥数语。书中记录了一个叫毕升的人制作泥活字并用来印刷的方式,这的确是划时代的发明。但是,后续更加真实的历史却是:活字印刷术在近代之前,从来就不是中国印刷、出版业的主流。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木活字印刷术的缺点-第2张图片

早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中国就有了雕版印刷术。所谓雕版印刷,就是在一整块木板上,雕刻出整页的内容。用我们现在的目光来看,这种方法的缺点的确很明显:雕刻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一旦雕错难以弥补,只能报废重刻。如此看来,从雕版发展到活字印刷,简直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实上,活字印刷术也的确应运而生。活字印刷术不用一块版一块版地去专门雕刻,只需要批量雕刻一批同样的字模,就可以重复使用,显然能提高效率。如果一页中某个字出了错,把它换掉也就是了,方便极了。看上去一切多么完美!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木活字印刷术的缺点-第3张图片

那为什么活字印刷术没能在古代中国成为主流呢?

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汉语、汉字的特点所决定的。

汉字有多少个?几千?几万?把这么多字每个字都刻若干个出来,这工程量也不小了吧?

每个字刻多少个合适呢?常用字可能需要大量的字模,不太常用的就不需要那么多,生僻字到用的时候现刻也来得及。看上去好像也能应付得过来,可是如果考虑到几千几万个汉字,该怎么处理?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木活字印刷术的缺点-第4张图片

拣字也是大问题。还是因为汉字的数量太多,排版的时候该怎么去找那一个一个孤零零的字?虽然古人记载下来有很多字模排布、挑拣的方法,但是这个工作量也实在是太大、太繁琐了。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木活字印刷术的缺点-第5张图片

好不容易排好一页的版,该印的印完了,这个版还留着吗?是不是可以拆了?拆掉出来的字模还可以循环使用,这本来可以作为活字印刷术的一个优点。但是,如果过上一段时间,这本书又要重印,该怎么办?再重新排一遍?这不又是重复劳动?

但是如果用雕版印刷,情况就不一样了。

诚然,雕版印刷术还是有那些缺点,但是如果综合起来考虑,结论可能会不一样。

雕版雕刻起来,确实费时费力,但是一旦雕好了,是可以一直用下去的,有的书刻好了版,甚至几十年之后,都还能原样重印。雕版成本的确高昂,但是如果印书数量巨大,规模效应一出来,可以把雕版的成本摊薄下来,这样一来好像也并不是不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由于汉字的数量巨大,辛辛苦苦去刻字模、拣字、排版的工夫,可能并不比直接雕一块版来得容易。

所有的这些因素综合计算下来,雕版印刷反而要比活字印刷来得核算。由于我们的教育接受的都是先进的技术会淘汰过时的技术,活字印刷术显然比雕版印刷术要先进,怎么会没有成为技术的主流呢?但是如果考虑到古代印书的现实,这一切也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既然活字印刷并没有那么容易,而雕版印刷又已经那么成熟,而且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工,招足够的人慢慢雕版就是,活字印刷哪里还有什么像样的发展呢?

而这个技术传到了西方,却发生了不一样的结果。

在西方世界中,公认的印刷术先驱,是德国的古登堡。他在文艺复兴的欧洲,率先使用了活字印刷术,印的东西也非常好理解:《圣经》。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木活字印刷术的缺点-第6张图片

对于西文来说,印刷术就来得太及时了。西文,不管哪种语言,都是用字母拼起来的拼音文字。西方的任何一种语言,字母都只有几十个:英语是26个,希腊语是24个,就算是东欧民族的语言,也不过三十几个。把这几十个字母每个做它几万个字模,剩下的就是拿有数的字母来排版了——相比数以几千、几万的汉字,几十个字母、字符的拣字工作量,简直不要太轻松!

这真的是没脾气的事情,西文字母和中文汉字的特点决定了,活字印刷术更加适合西方语文的土壤。

古登堡印出的那些《圣经》,从绝对数量上来说也许并不见得有多少,但是它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在此之前的书本,都是手抄本,抄一本书经年累月,抄出来的恨不能都是艺术品。这样下来,每本书的价格都居高不下,只有教会、贵族才有资格研习。这就是知识的垄断。

教会垄断了宗教的知识,把对教义的解释权轻而易举的垄断在教会之中,普通民众根本就没法接触《圣经》的原文,接触了也没法看懂,只有通过教会这个中介来跟他们心目中的上帝打交道。所以,教会通过垄断知识,事实上钳制了民众的思想,垄断了社会权力。

而印刷术来到欧洲,从古登堡那现在看上去十分简陋的印刷机中印制出来的《圣经》,却把这上帝的文本直接交到了普通人的手中,思想获得了极大地解放。普通人可以不经过教会就自行解读《圣经》,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这实质上就是宗教改革的全部含义。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木活字印刷术的缺点-第7张图片

印刷术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廉价了,从此普通人也可以掌握知识,这就打破了教会、贵族的智力垄断,人类终于进入了启蒙时代。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西方的学者才会说,印刷术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这个时候的中国,仍然在运用着雕版印刷术来印行书籍,社会当然也在进步,但是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一直到晚清民国,西方成熟的金属活字印刷工业传入中国,中国才又重新捡拾起老祖宗早已经发明过了的活字印刷术,追赶起了西方列强现代化的步伐。

本来是中国发明的东西,在中国得不到大用,结果在西方大放异彩,之后又出口转内销——这样的剧本多么的熟悉!思之,能不扼腕叹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