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素结过几次婚(“京剧第一美人”的李胜素)
京剧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的国粹。京剧在表演中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角儿,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正是以旦角为专业,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梅派京剧艺术的传承已经到了第三代,代表人物就是享有“京剧第一美人”声誉的李胜素。
李胜素并非出生于戏曲世家,而是河北省柏乡县的农村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北方农村仍是贫穷的,况且李胜素家有6个孩子,李胜素排行第4,但几个孩子中,最懂事的就是李胜素。
在农村常有大集,每逢大集就肯定有唱戏的,李胜素总是央求父亲带她去看戏,李胜素的爸爸很不理解,一个农村娃娃怎么会喜欢听戏,咿咿呀呀的戏腔她也听不懂呀。
小时候的李胜素就是在爸爸的自行车座上,辗转乡邻大集,到处看戏听戏,她好像命中注定就是与戏曲有缘。
喜欢唱戏的李胜素,吸引了县豫剧团的老师的注意,被破格录入戏曲班学习豫剧。在县剧团学习了几年后,李胜素的戏曲功底获得极大的提升长进。
1979年,13岁的李胜素得以进入河北艺术学校,开始接触京剧。在校期间,师从齐兰秋老师,主攻青旦。
毕业后,李胜素被分配到邯郸京剧团。至此,李胜素成功走出了农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如果李胜素选择在邯郸京剧院凑合下去,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李胜素,也不会有人认识她,也不会有更多的人欣赏到她绝美的身段和唱腔。
在邯郸京剧团期间,李胜素仍然刻苦钻研京剧艺术,不断的在舞台表演上尝试创新,打造自己的京剧特色。
李胜素对京剧的狂热,还体现在她在表演上的全身心投入,投入情感的表演打动了观众,李胜素开始有了名气,有了支持她喜欢她的粉丝拥趸。
始终追求更进一步的李胜素,紧紧地抓住每一个能够让自己进入北京京剧圈的机会。
在第一届青年京剧演员大赛中,李胜素凭借高水平的发挥获得青衣花旦组最佳表演奖。崭露头角的李胜素成功打入京城京剧圈,绝美的唱功获得很多大师的称赞。
踏入京城的李胜素拜在京剧大师刘秀荣门下,得到名师指点的李胜素,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更上一层楼。
李胜素犹如一块海绵,贪婪欢快地吸收能够得到的水分,让自己更加沉稳。
拜师刘秀荣一年后,李胜素经引荐后,正式拜入仰望已久的梅派门下,跟随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学习。经大师教导,李胜素在旦角唱功和表演艺术上,更加游刃有余,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除了跟随师父学习,李胜素还主动到戏曲学院深造,系统的学习戏曲理论,这为她以后在京剧艺术上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李胜素不断成熟的京剧艺术,以及超高的艺术水准,逐渐将她推向京剧旗帜的位置。
李胜素本人身体条件好,扮相自然百里挑一,很是有吸引力,在加上她润声细腔的唱法,在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到表演中,简直是京剧艺术魅力的完美展现。
李胜素开始不断的各处巡演,也是第一个将京剧唱到维也纳的中国人。
京剧表演上无可挑剔的李胜素,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朴素诚恳之人。
李胜素出身农村,但是,她从没有刻意隐瞒身世,而是大方的承认。公开场合李胜素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农村父母的敬爱和崇敬,她说虽然自己的父母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我觉得他们很伟大,我爱他们,我永远感激我的父母。
李胜素的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对李胜素的京剧事业实在帮不上忙,只能默默地在心理支持。李胜素是理解的,她靠自己的努力和幸运,一步一步创造了自己的时代,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生养她的父母亲人。
2005年,李胜素已经在京城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天地,她想把父母接到北京,但是无奈二老习惯农村,并且也不想给女儿增加麻烦,坚决不去。
无奈之下,李胜素就在老家为父母修建了新房子,安置一应家电,尤其安装电话。
闲暇之余,李胜素就给父母打电话,陪父母唠家常,既解思念之情,又能够陪父母解闷。
天有不测风云,李胜素的父亲被诊断为脑瘤,需要立即手术。李胜素第一时间赶到身边,安排父母住院,筹集医疗费用。
父亲手术后,寸步不离地陪护在病床前,直至父亲痊愈出院。
李胜素凭借个人卓越的艺术水准,在京剧界获得“京剧第一美人”的殊荣,她的成长之路,就是一个对京剧艺术极其狂热喜爱,并为之不断追求奋进的历程。
李胜素仍然在为自己喜爱的京剧呕心沥血,她的一生都嫁给了京剧。
李胜素内心仍然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孩子,勤恳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努力做一个孝顺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