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演义中被传得神乎其神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治军有方,料事如神,安邦定国,胸有韬略。连近代文学家鲁迅都评论为“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我们先来看一下演义中的诸葛亮有多神。
一、演义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三分天下深谋远虑;出山后,随刘备驻兵在荆州新野城,兵不过三千人,曹操领兵南下,以夏侯惇十万人马为前锋,诸葛亮用计火烧博望坡,杀得夏侯惇大败而回;又火烧新野、水淹博陵渡,杀退曹仁十万兵;迫于曹军势大,只好放弃新野、樊城,退守襄阳。
正值刘表病死,次子刘琮在襄阳继位,归降了曹操,刘备只好望江陵而走,与刘表大公子刘琦汇合。面对曹操百万大军,诸葛亮提出联合东吴,共同抗击曹操。再往后的打算,诸葛亮说:“若南军(东吴孙权)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曹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
接下来,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祭天借风、计脱虎口、智算华容、联姻东吴、三气周瑜,夺得荆南四郡,刘备方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刘备进军西蜀刘璋受阻后,诸葛亮让关羽守荆州,自己带领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前往西川策应刘备。
夺得西蜀后不久,刘备又与曹操展开了汉中之战,又是诸葛亮指挥若定,打败了曹操,曹操被魏延一箭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只好下令班师。
刘备夺得汉中后,关羽向北进攻襄樊,不料被东吴断了后路,关羽在撤军途中被吴军擒杀,刘备不听诸葛亮和赵云劝谏,执意东征攻打东吴,张飞在阆中遇刺身亡,刘备夷陵之战大败,亏得诸葛亮在鱼腹浦布下八阵图石头阵退却了吴兵。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病逝,诸葛亮继续辅助刘禅,谈笑间退却曹魏五路大军,征南蛮七擒孟获,伐中原六出祁山,《出师表》涕零肺腑,空城计司马退兵,收降姜维,骂死王朗,气死曹真,装神弄鬼割陇麦,木牛流马运蜀粮,禳星续命未果,病逝五丈原,吓退活司马,遗计斩魏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在军事才能上可概括为识天文(天气预报)、通地理(火烧水攻),明阴阳(占卜料事),晓鬼神(缩地之法)、懂机括(木牛流马)、善辩术(舌战群儒)、知兵法(排兵布阵)等等,简直是集万千智慧于一身的神人啊。
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出身于官吏之家。他的父亲诸葛珪做过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也做过豫章太守,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随叔父诸葛玄投奔在荆州刘表治下。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就在隆中(今湖北襄阳以西)隐居,平时好读《梁甫吟》,自比管仲、乐毅,常与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来往。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结识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随刘备出山的第二年,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继位,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刘琮遣使投降。诸葛亮劝说刘备“攻琮,荆州可有”,刘备不忍。诸葛亮亲往江东劝说孙权,孙权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领兵三万,在水上与曹操开战。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建议刘备趁机平定了荆南四郡。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率兵从荆州溯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备会师于成都,刘璋被迫出城投降。
诸葛亮用严刑的峻法治理蜀地,改变了蜀地政权的昏聩之风。刘备与曹操对峙汉中时,诸葛亮从成都增兵,打败了曹操,帮刘备夺得汉中。
220年,曹丕篡汉后,诸葛亮劝说刘备登基为帝。223年,夷陵兵败后,刘备病重,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感激涕零,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而后,诸葛亮尽心竭力辅助刘禅,南征孟获,东和孙权,北伐曹魏,二次出祁山,司马懿掘营自守,不敢出战。234年秋,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年53岁。
由此观之,演义中有好多情节是虚构夸大的,如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其实是刘备烧毁营寨,然后伏击曹军的;至于火烧新野、水淹博陵渡这是演义中虚构的;连吴抗曹时,诸葛亮也仅是与孙权会面,更无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和借东风一说;三气周瑜也不是真的,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未与诸葛亮谋过面;八阵图、空城计、骂死王朗,气死曹真等更是子虚乌有的事;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没有六出祁山,事实是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三、诸葛亮的军事能力
诸葛亮几次伐魏,均无功而返,于是就有人开始怀疑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说其劳民伤财、穷兵黩武、耗费军资,将一个富庶的蜀汉折腾的够呛,间接导致了最后被曹魏灭掉的结局。
作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认为诸葛亮不擅长军事,用兵过于谨慎保守,评价他为“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诸葛亮的几次伐魏过程:
第一次: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令赵云、邓芝等从斜谷道出兵迷惑魏军,自己则率大军向祁山方向进攻。魏将曹真果然上当,将主力调回防守,结果诸葛亮占领了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关中一时大震。
魏明帝曹睿忙派名将张颌前往救援,张颌在街亭打败马谡,而赵云也因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无奈之下,“挥泪斩马谡”,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第二次: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南攻东吴之际,出兵散关,包围了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魏将郝昭拒守不降,魏又派曹真前来救援,蜀军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诸葛亮设伏斩杀。
第三次: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派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援,诸葛亮出兵至建威,打退郭淮,取得二郡。
第四次: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兵出祁山,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坚守不战。六月,诸葛亮粮草不继撤军,魏将张郃追至木门,中箭身亡。
第五次: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出兵斜谷道,屯兵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准备做长期打算,另一方面联合东吴同时攻魏。司马懿仍然背水筑营,打持久消耗战。
诸葛亮送给司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司马懿仍然不出战,并询问诸葛亮的饮食、睡眠等生活状况,得知诸葛亮每日早起晚睡、事必躬亲,且进食很少时,司马懿对部下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到了八月,诸葛亮终因过度操劳而病重,在安排好撤军方案和身后之事,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
后来在蜀军撤退时,司马懿率兵追击,当他看到诸葛亮的木雕像时,以为自己又中计了,赶忙下令撤军,奔出几里路后,司马懿问左右道:“吾头尚在否?”知道自己还活着,司马懿才松了一口气。其后,司马懿看了诸葛亮治理下的营寨,感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历史上对于诸葛亮的评价也是褒甚于贬,司马懿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孙权将诸葛亮比作伊尹与周公;贾诩称其“善治国”;刘晔称其“明于治而为相”;司马炎后悔没有得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李世民称其“冠代奇才”;乾隆赞其“公忠”……
四、诸葛亮更擅长于理政
其实,抛去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说,诸葛亮更擅长于理政方面。
起初,诸葛亮在荆州时,荆州就在他的治理下井井有条。从治理荆州开始到刘备带兵入蜀,两年多的时间里,诸葛亮安抚民生、征收赋税、调集粮草,让刘备迅速发展壮大,并具备了夺取西川的能力。
其后,入主西蜀后,诸葛亮基本都是在为刘备管理着大后方,他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兴修水利,促进农商发展;政冶上廉政奉公、以法治国,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以及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使落后的西蜀地区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
对西南的蛮夷等少数民族,诸葛亮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安抚政策,为了征服民心,他七擒七纵孟获,稳定了西南地区,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后来的北伐打下稳固的基础。
用人方面,诸葛亮大力发掘和提拔人才,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王平、廖化等一批栋梁之才和军事将领都是经他推荐提拔的,诸葛亮量才任用、赏罚分明,蜀汉政权政冶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前后两次的《出师表》就可以看出他对蜀汉的忠心和付出,为感激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他辅助平庸的刘禅呕心沥血,以统一中原、恢复汉室江山为己任,五次北伐,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撑着蜀汉政权,直到诸葛亮死后,他所留给后代的只有15顷薄田和几百棵桑树。
五、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能力侧重于理政方面,而他的军事能力也以稳扎稳打、谨慎小心为主。从他发动的几次战争来看,进攻上缺乏奇谋,撤军上防守见长。据《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曾提出率一支奇兵由子午谷直取长安的计划,而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冒险而直接否定。
诸葛亮虽理政为长、奇谋为短,但总的评价,他的军事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虽没有取得什么惊人的逆转成绩,但介于合格和优秀之间还是没有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