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师是什么意思(药师是什么样职业?)
药剂师是什么意思(药师是什么样职业?)
药师是什么样职业,上大学前从没认真的想过。但记得高考分数下来了,比“天大”提档分网少10分,才明白这样的分数尴尬,想去南方开开眼界,被制止了。于是听了家人的劝告,被建议这样的分数就学药吧(因为医疗系就是“天大”的分数),毕业后,小女孩在药房里发发药,既干净又不担风险。
时光,对于心智的成长,总是显得过度的快。大学转眼4年过去了,好像自己还是什么都没弄明白就毕业了。记得隔壁宿舍的女生一个个哭的稀里糊涂,而我的宿舍的室友都回家了(她们都是市区的),我收拾着行李,像每次回家那样,坐13路到东站。买了票后,坐在东站的广场,听操着天津独特口音的小贩吆喝,看着不远处海河岸边偶尔飞起成群的白鸽,这种真实的短暂宁静,即将随着这一次踏上回家的火车而终止。心里的惶恐、惆怅可能是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者离开学校就意味着得去谋生,做学生有好多囧,但可以做梦,而工作了,就没空做梦。
毕业后,在那个年代像大多数学药的学生一样,有选择去医院药房,另一部分进了药厂,而进了药厂的很大一部分人,去做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当时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创业的标准:挣钱,刺激着热血的敢闯的年轻人去奔赴。我这样思想平庸之辈就在县城医院药房里度过那么多年,有时想总结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网好像普通的没什么可说的一样,就像那句老歌“…想要说声爱你,却又飘散在风里…。”
医院药学在时间的长河里还是发展的。现在,我们药师不再只会调剂发药,告诉患者“一天3次,一次2片”。科里创建了临床药学,刚开始,由一名资深的老药师(据说首医毕业的)在医院大厅做用药咨询,回想起来,形式也挺像现在那些一线城市大三甲宣传的“药师门诊”,但内容无可比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些就医的百姓问路,简直成了导诊。这位前辈退休了,就让我们这些本科生去“咨询”,我找借口不愿意去,宁可在门诊发药,那时候年轻,体会不到一天天在药房里走来走去的劳累,工作质量以不发错药为标准。而没有想过自己的专业与工作的联系,同事里那些年龄大的有的竟然是培训3个月就上岗的高中生,所以晋升职称才是我们去摸专业书的动力。后来我们有了制剂室,渐渐的本科生多了起来,老一辈中专生越来越少了,制剂室生产的甘草合剂比市面的还好用,是因为做了配方调整,氯化铵剂量调整了,当时还算做新技术引进。
再后来,同学兼同事走出去到北京301进修回来,我们的临床药学室的各种文档管理有了起色。当然这么多年,也是不断的与市区大三甲医院沟通的结果。专职搞临床药学的人员也由原来的一人发展到现在的5人,科里的人员学历不再以我当年的本科为稀有,全日制、在职研究生8名,据说今年引进一名药理学博士。但科里的学术氛围的建立需要一个完整系统,这方面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职业生涯里,我们药师也迷茫过。好像大多数医院里的药师都会网认为,“主任”、“组长”、“采购”是大多数药师心目中理想的岗位,其实这些岗位只是管理岗位,做的好,能带动整个科室发展,而做的不好,只能让年轻药师对专业失望。然而,独木桥上走过的每次仅是一人,而大多数药师的角色就是临床药师、调剂药师,静脉配置药师等,如果你认为“只有到了重要岗位,我才能发光”那就太片面了。在当今医药体制改革的大潮下,先是“药品零加成”到现在“4+7”基药的大面积推进,这迫使我们药师应不断去探索,怎样去体现药师的价值。翻阅了文献,听了名家的报告,明白什么叫做“打铁还须自身硬”。想发展,想让药师在医疗机构中上升地位,还得需要技术、知识。自己的药学专业知识不提升,医生、护士和患者需要药师,这才是药师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不是长恨“如果我当年高考多考了10分”。